《愁城十二景》:富家子弟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

07.06.2016  21:28

■《愁城十二景》四屏,讲述了一个富家子弟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故事  通讯员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6月3日,是虎门销烟纪念日。记者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从陈列在馆中的物件了解当年鸦片带来的危害。今天要说的是一件三级文物背后,一个富家子弟因为染上鸦片的恶习而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故事。

愁城十二景》画出富家子弟沉沦毒海的后果

这件文物叫《愁城十二景》,它的作者叫陈乐琴,创作于1922年。2003年10月,由广东省鉴定站鉴定为三级文物。《愁城十二景》分为四屏,每条屏取三景,一共十二幅画面。

这十二幅画面分别包括:迷途初步、贻父母忧、兴尽悲来、痴成产败、置若罔闻、积怒生愤、甚于饥渴、妻号子哭、空如悬磐、自贻伊感、无以为家、究竟如斯。讲述的是太原一个富家少年,染上鸦片的恶习后,不管年事已高的父母如何劝阻,都挡不住他偷跑出去混迹青楼烟馆。如此这般,家中钱财都被他挥霍殆尽,只能卖田地来吸食鸦片。妻儿苦劝,依然没有用,只能半夜默默流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鸦片上瘾仍然无法戒掉。到最后沦落为乞丐,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在西北风中,赤条条,如孤魂野鬼般回忆沾染鸦片前的风光。但,为时已晚。

愁城十二景》将鸦片的危害,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更多人对毒品的危害有更多的认识,鸦片战争博物馆根据这十二幅画的故事,改编拍了一部微电影《白甲子的堕落》。现在,到该博物馆,就能看到这部长约5分钟的微电影。而“白甲子”就是“败家子”的谐音,电影里的这位“白甲子”为了吸食鸦片把妻儿都卖掉,老母亲也上吊自杀。

当年因吸鸦片而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鸦片战争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曲庆玲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愁城十二景》只反映了当时众多吸食鸦片中的一位,实际上,当时社会上因吸食鸦片而卖妻儿、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初六,广东碣石总兵苏朋良在《奏陈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折》中说:“初吸之时,晕迷似醉,身体颇健,淫荡非为,更难枚举,是以少年子弟易坠其术中。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

曲庆玲在文章中说,吸食鸦片严重毒害了身心,大量吸食鸦片会产生生理上和 心理 上的依赖,严重损害吸食者的身心 健康 ,使人面目黑瘦,精神萎靡,形体瘦弱,乃至葬送性命,正所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竹枪和铜灯,都是吸食鸦片的工具。这些烟具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记者明天再向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