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命的摆渡人,让生命之花再次绽放!”

12.06.2020  09:21

大洋网讯 当生命的乐章戛然而止时,器官捐献为生命按下了重启键,以另一种方式唱响生命之歌,传递生命之火。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是一首歌”。在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的宣传活动上,器官移植受者及其家属、被誉为“生命的摆渡人”的器官移植专家们和普通市民纷纷进行网上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并呼吁公众一起参与这项善莫大焉的公益行动。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2岁广州女孩捐肺救活江苏同龄人,19岁男孩捐献遗体,24岁女建筑设计师捐献多个器官……近年来,志愿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90后、00后、10后的身影,有些父母代子女实现捐献,用以表达对孩子的纪念。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统计,截至2020年6月10日,我国公民已实现捐献29333例,共捐献器官85104个。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与福地,广东在器官捐献工作中一直表现卓越。从2010年我国启动公民自愿捐献试点工作以来,这十年间,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走上了‘在阳光下发展’的正轨,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也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指出,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肯定。这既有赖于黄洁夫教授领衔的器官移植学界矢志不渝的推动,也离不开捐献者的大爱。何晓顺表示,在每一个捐献数据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生命故事,都是一个家庭的无私奉献”。

吴舜婵生前照片

24岁建筑设计师过世

父母含泪捐献独女器官

6月11日下午5时,女建筑设计师吴舜婵24岁的生命在广州画上句号,又以器官捐献的方式,在6位患者的身上实现“生命的重启”。这位广西贺州姑娘以优异的成绩从桂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系毕业,在深圳工作仅仅一年,便意外地因病导致脑死亡。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父母毅然将独生女的全身器官和眼角膜捐出,将救助4名器官衰竭病人获得新生,让2名盲人重见光明。

女儿从小就是我们的骄傲,读书时一直是三好学生,大学期间每年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吴舜婵的爸爸含泪回忆女儿短暂的一生:她会帮助只有一面之缘的老人,她总是对着爸妈甜甜地撒娇,她许诺会带妈妈去杭州西湖玩,她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她还没有谈过恋爱……由于病情来得很突然,吴舜婵清醒时还没有来得及跟爸妈讨论生死之事,因此由父母代为捐献。

吴爸爸说,女儿从小乐于助人,大学期间经常做志愿者,相信她一定愿意传递这份无价的“生命礼物”。“希望移植手术顺利,相信他们(移植受者)今后能健康生活,替舜婵感受人生的美好,把她对陌生人和这个世界的爱心延续下去。”吴妈妈说,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点念想。

吴舜婵父母送别爱女

90后、00后、10后传递“生命礼物

你好,我的小孩因故离开了我们,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愿你替他好好活着,只是形式不一样。希望让生命再次绽放成另一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在某一个地方有所寄托。感谢生命的摆渡人。

19岁男生小梁(化名)因高坠伤,经抢救无效,6月8日不幸在广州离世。在他离世之时,伤心欲绝的父母决定将他的器官、眼角膜和遗体捐出,用来救助他人和培养医学生。小梁的妈妈还手写了一段饱含深情的话给移植受者,表达对他的祝福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感谢。

我们这周已经实现了6例捐献,小梁和吴舜婵是其中代表。和以往相比,年轻人、儿童捐献者明显增加。”在国内最早成立器官获取组织(OPO)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廖苑介绍说,近期该院OPO团队还进行了2例儿童器官捐献手术,捐献者年纪最小的为1岁。其中一名2岁10个月女孩的双肺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分配,被送到江苏省无锡市,由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团队植入一名同龄小朋友的体内。

陈静瑜教授在朋友圈发文感叹:“手捧只有自己双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孩子供肺,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的使命感!感恩广州脑死亡孩子家属爱心捐献的大爱,希望今天移植的孩子能快速康复!

不愿让其他人再承受一样的痛苦

器官移植是救治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终办法。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教授表示,由于肾源相对短缺,不少终末期肾病患者仍在苦苦等待捐献者施以援手。

我登记成为捐献者,既是因为很感谢捐献肝脏给我老公的好心人,也是因为不愿让其他患者再承受跟我们一样的痛苦。”6月11日,在海珠区海珠新都荟广场举行的器官捐献宣传活动上,38岁的肝衰竭患者罗先生的妻子说,不久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为罗先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现在康复情况良好,预计近期将出院。

此前,罗先生出现爆发性肝衰竭合并门静脉栓塞,凝血功能极差,术前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在多次血浆置换后终于等到肝源。“我老公等了20天,幸好有好心人捐献,真是很感谢他。”罗太太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器官捐献队伍,让病人不用苦苦等待。

27岁的丹丹四年前因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移植了广东一名因脑瘤去世的17岁男孩捐献的心脏。“生病时我连吃饭喝水都特别小心,换心之后我恢复了健康,特别感恩捐献者。”现在丹丹不仅登记做器官捐献志愿者,还在为她换心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团队工作。

他们是“生命摆渡人” 也是捐献志愿者

在宣传活动现场,何晓顺、黄健、刘超等专家均表达对捐献者敬意。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被誉为“生命摆渡人”的器官移植医生也是最早一批捐献志愿者。何晓顺教授不仅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登记的捐献志愿者之一,还发动了女儿一同参与。

骨灰是骨头烧的灰,器官白白烧掉太可惜,我们用来救活一个人不好吗?”黄健教授表示,公益事业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我以前就看到过媒体的报道,被捐献者的事迹深深感动,今天特意来进行登记。”25岁的地产租赁从业者小程说,爸妈都很支持他的决定。成为志愿者也让他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今后我会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林伟吟、张阳、周晋安、甄晓洲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任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