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下慈善不能沦为噱头 中国跑步公益怎么做
公益到底应该怎样和跑步相结合?
从早期的线下公益跑赛事,到后来的线上跑步捐赠,“跑步热”的持续火爆给跑步公益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跑步已经逐渐成为了倡导公益理念、筹集善款的良好渠道。
可在国内,那些有心参与跑步公益的跑者,想要找到一个持续、稳定、长期的跑步公益捐赠渠道和平台并非易事。
相反,很多跑步公益项目并未落到实处,反而是打着“公益”旗号,来为自身的跑步赛事增加噱头和营收。
和国外相比,我们在跑步公益上,或许比跑步赛事数量上的差距还多得多。
中国跑步公益的“假热潮”
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328场。
在国内跑步赛事中,公益早已不是新鲜词。这些年,随着马拉松赛事的热潮,跑步公益也是越来越多。
以国内最负盛名的北京马拉松为例,在去年就开启的“益呼百应”行动,首创全体参赛选手共同为公益奔跑的模式。赛事赋予了3万名参赛选手公益责任和使命,报名者可选择自己支持的公益机构,用成绩为公益机构争取更多善款。
去年10月,北马官网公布的善款流向中,其中用于打拐被解救困难儿童救助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获得了91000元的捐款金额,排名榜单第一。
这样和公益结合的实例并不算少——兰州马拉松早在2014年就从参赛者报名费中提取1元钱捐赠给兰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厦门马拉松在2015年其马拉松博览会上也推出了为贫困山区“爱心午餐”的助力活动……
虽然跑步公益的热潮渐起,但相比那些组织规范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国内的跑步公益,在捐赠流程中的透明度无法有效保障。捐赠的跑者多数情况下有渠道进行捐赠,但捐款捐物后,他们很难知道自己的钱物到底有没有派上用场。
国内跑步公益缺少足够有公信力的监督平台,而在公益项目的执行上,又缺少一个透明的平台。
跑步者在这一循环中多数情况只是接触到了第一层——他们会把财物给那些组织公益的平台,而后期本该属于他们的监督职能,甚至一些相关的项目落实信息,他们都很难知晓。
正如一名跑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只是想要知道我们的钱到底有没有用在那些活动上,可是大多时候我们只能稀里糊涂去捐款,至于最终钱到了哪里,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左右。”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小型跑步赛事以慈善为噱头,争取跑友参赛以及各种办赛便利,但乱花迷眼的背后,不但赛事组织存在问题,善款善物同样无法尽其用。甚至圈内不乏所谓的慈善赛完赛后连捐款数字都“懒得公布”。
欧美跑步公益的成熟
和国内相比,欧美跑步公益的发展显然更加成熟。
除了早早开展的线下慈善跑团,线上联合基金会捐款以外,欧美跑步公益更早将公益落到实处——他们给跑者和受捐助者之间建立了一条纽带。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国外跑步公益的捐赠模式里,跑者和受捐助者不仅仅是简单的捐赠关系,组织方会对跑者进行严格的审查,而跑者在捐赠之后,也会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捐款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这些赛事除了会在网络上公布捐款的流向,还会让跑者去往那些落地活动,亲眼见证物资、善款的落实。
除此之外,他们跑步公益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捐款捐物外,这种公益甚至还会体现在陪伴和关怀这些精神层面上。
英国公益组织GoodGym就将个人健身与社区服务进行“联姻”。鼓励想要运动的人每周跑一段路程,去到社区各个角落为需要陪伴和关怀的特定对象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打理花园、换灯泡、聊天等。
当然,他们的审查制度依然严格——根据跑步者定下的锻炼目标,为其匹配合适的拜访对象,GoodGym提供双方联系方式,拜访时间必须保证每周至少一次;一家专业公司对每个申请加入跑步计划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核查,确保其没有过刑事犯罪记录;此外,GoodGym也会持续追踪匹配对象之间是否沟通顺畅。
据官方统计,由GoodGym牵线的“探访小组”平均交往时间高达18个月。
已然成熟的欧美跑步公益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普通跑者上,他们甚至还偶尔调侃一下总统候选人。锐步在2016年初就在美国发起了一项跑步公益活动——只要有总统候选人一英里能跑进10分钟,他们就向一家健康慈善机构捐出5万美元的善款。
2016年6月5日,上海,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80后运动达人李纪元被奔跑的视障跑者所震撼,决定做一名陪跑员。如今,他创立的公益组织每周举办陪跑活动,已成为很多视障者的“节日”。东方IC 资料图
开启捐赠全透明化新模式
中国在跑步公益上存在明显的短板,但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中华体育基金会主体打造、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监管的跑步公益平台“益起”就是一种全新尝试。它试图提供一个跑步公益捐赠全透明化的新模式。
这个刚成立的同平台不久前上线了首个项目——“奔跑吧,少年”,平台用跑者跑步为贫困地区孩子捐赠50双跑鞋的方式,将捐赠细化到具体物品上。而且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公布捐赠学校的具体信息,随时跟进项目的捐赠情况,还会在平台上展示负责赞助的企业等等。
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理事长吴齐向澎湃新闻透露,建立这个平台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关心青少年:“特别是在条件比较简陋、艰苦的山区以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
这个透明化的平台模式也将尝试解决跑步公益无法持续稳定落地的难题——公益项目的执行工作交给了有信誉度的基金会,不但负责将公益项目执行到位,还确保善款全部用于受资助的对象。此外,该平台还将组织跑者代表亲身参与到落地活动中去,亲眼见证善款物资的落实。
与国内的跑步赛事和一些所谓公益项目简单对接相比,“益起”除了全透明的捐赠机制外,还给了跑者更多选择机会,他们也可以捐赠自己想捐赠的项目或对象——平台还设有募集公益项目的窗口,每个平台用户都可以提供自己身边的受资助对象线索,而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将会对公益线索进行评估,一旦选定也会付诸实施。
当然,和已经成熟多年的外国跑步公益相比,中国跑步与公益的结合相去甚远。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 朱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