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慈善会大家庭成员过百 冠名基金突破100

20.09.2015  16:48
在中国慈展会1号馆,深圳市慈善会举行“冠名基金突破100”庆祝活动。

  昨日,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进入第二天。图为展会上的残友特种车。

  昨天,在中国慈展会1号馆,深圳市慈善会举行“冠名基金突破100”庆祝活动,不到10年时间,“冠名基金”数量从1走到101。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冠名基金可以让企业摆脱繁琐的注册登记等手续,以“门槛最低、速度最快”的方式进入公益慈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认同,这也是深圳市慈善会的“新慈善新公益”的战略发展成果。

  冠名基金从1发展到101

  深圳市慈善会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它在全国慈善会系统中民间味道最浓厚。而随着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参与,单纯的捐款捐物已不能满足企业的慈善需求,“冠名基金”以捐赠者的称谓命名,还可自行确定受助对象,也可以与慈善机构共同商定救助项目,充分调动了企业社会责任感,成为近年来慈善机构向社会募集基金的形式之一,引发了一轮全民慈善热潮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培育,从2006年12月第一家冠名基金——深圳市慈善会·阳光求助基金成立,到2015年8月,第100家冠名基金——深圳市慈善会·安公益基金诞生,深圳市慈善会在冠名基金这条道路上走了近十年。目前,深圳慈善会冠名基金已经达到了101家。

  从地产金融到个人冠名

  近年来,深圳慈善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腾讯公益、深圳慈善会、壹基金和慈展会等平台,引领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深圳市慈善会冠名基金突破100家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对冠名基金发展现状做了阐述,并就《深圳慈善行业发展地图》与同行做了分享和探索。

  从《深圳慈善行业发展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101家冠名基金分别来自14个不同的行业。其中,依托于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慈善发展基础,科技、教育和医疗排在前三位,分别有15家、13家和12家。地产和金融两个行业也于近年开始逐渐加入阵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普通百姓社会责任感的逐渐增强,个人冠名的数量占了一定比例且呈上升趋势,这显示了深圳公益慈善发展的新动态。

  三大慈善战略为冠名基金开路

  庆祝活动上,近百家冠名基金代表齐聚现场,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行业交流,探讨冠名基金慈善事业发展创新模式。“基金会由于注册门槛相对高、企业人才储备和项目运作理念尚未成熟等原因,是不少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冠名基金则为企业慈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0万元的门槛不算高,而且这10万元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到慈善事业中。”深圳市慈善会德义基金秘书长周家沛表示,冠名基金设立前后最大的差别就是资金筹集方式的不同,设立之前单纯是企业拿出资金进行捐助,设立之后变成了企业捐助和社会公募相结合,善款创造了更多的增值空间;同时对企业的品牌、口碑和客户认同也是个考验。

  在本届慈善会深圳展区,深圳慈善会所引领探索的社区发展、创新教育和公益金融三大战略公益发展模式展示,就是为冠名基金开路。深圳市慈善会房涛指出,“很多企业刚开始做慈善时可能存在项目不清晰、人才没到位等问题,冠名基金可以给它提供很多助力。社区基金会,立足社区这个城市的基础细胞,为本社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资金资助;创新教育,摒弃传统的慈善捐款助学,主推慈善参与素质教育发展互动,焕发了教育慈善新的生命力;公益金融,把资本引入慈善并作杠杆,成为可持续性的影响力投资。资料显示,当冠名基金尝试这三大战略公益发展模式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下慈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