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庐”美轮美奂的将军故居

06.10.2015  11:17
慈恩庐”始建于1933年,历时5年方建成,是原国民党中将李洁之的故居。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民国建筑。如今已被改造成饮食、住宿、娱乐一条龙的度假村了。

 

 

 

 

  交通指引:从兴宁市区走齐昌大道(205国道)至省道225线交会时,右转上省道225线,往合水方向约走4公里,再往左转走去叶塘镇(226省道)方向,当车辆行走到从225省道转入226省道后的第二个路口时左转进去,走453乡道,直走不远就到了“慈恩庐”。

  ●何方

  “慈恩庐”始建于1933年,历时5年方建成,是原国民党中将李洁之的故居。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民国建筑。如今已被改造成饮食、住宿、娱乐一条龙的度假村了。

  说起李洁之,许多人已经很熟悉了。他1900年生于兴宁新陂上长岭村,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历任虎门要塞司令,广东省会警察局长、第四战区兵站总监、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中将副主任、第九区行政督察(闽粤赣边)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洁之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83年至1988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1994年,李洁之在广州逝世。

  将军故居“慈恩庐”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水泥钢筋从日本购进,木材从南洋调入,建筑师从广州请来,整体装饰综合运用中西绘画雕刻艺术。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满屋的名贵家具和古瓷壁画等,曾经辉煌一时。慈恩庐建成后,李洁之将军的母亲带着孙辈们在这里居住了8年时间。李洁之三岁丧父,母亲朱氏抚养五个年幼子女长大,李洁之感念母亲恩德,将这座大楼命名为“慈恩庐”。

  “慈恩庐”主体是一座坐北向南、规模宏大的两层环形建筑,共有大小厅堂房间126间,设置有四座楼梯,建筑占地面积约10亩左右,屋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占地一亩多门坪现已被改造成一个休闲茶座式的平台,两边各有一个斗门。从正门进去,是一座被主体建筑围起来的小建筑,从外形看呈八角形,是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而走进里面一看,却呈圆形、尖拱,加上大型的油画、豪华的吊灯,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从楼顶往下看,这大、小两重建筑正好构成一个“回”字,而后部却成弧形,有了围龙屋的味道,东西两边还各有一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大楼后面有一个半月形的后花园,绿草如茵,古树参天。

  “慈恩庐”有三大看点

  一是建筑精巧。洋楼式建筑配以红柱青瓦白墙和海蓝色的门窗,不仅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还融入了军政文化的元素。

  二是古木众多。在大楼内外,50年以上的大树就有20多棵。其中,大门两边的一对木棉树,树龄已达80年以上;门坪上的一棵南洋杉,树龄已达百年,且其弯曲生长之势宛如飞龙在天,遒劲有力,奇特无比;在后花园的那棵古榕,树干直径有四五米,树冠覆盖面积达三四百平方米。

  三是古井神奇。在东边橫屋厨房门口和西斗门出口处各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且水怎么抽也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