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慕尼黑大学博士海归落脚广州造蛇形机器人
90后博士程龙:广州的制造业十分发达,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来自安徽的90后程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制造,随后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如今落脚广州,继续蛇形机器人的研究。程龙,1990年出生,安徽人,今年1月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带着研究多年的机器人知识,来到广州、成为中山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继续进行蛇形机器人的研究,并已经根据客户南方电网的需求,打造出第一款产品。
这款黑白色的蛇形机器人是立式的,更像一只机械臂。□专题策划 张景云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邓菲菲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他还未满28岁,却已经从闻名国际的“诺贝尔奖制造工厂”——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已经与研究伙伴在广州创立科技公司,将多年来对蛇形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中,广州是空气相对比较好的、房价也比较低、更适合居住,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比如我需要什么尺寸的零件,都可以很快、很方便地制造出来,这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程龙,一位高大帅气的90后海归博士,正在这个对于他来说并不算熟悉的城市,编织着自己的科研梦。
机械情结
“仿佛天生就该干这一行”
程龙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是一名全职主妇。程龙对机械有种与生俱来的迷恋,用他自己的话说,“仿佛天生就应该干这一行。”自从上了初中、开始接触物理,他就迷上了拆卸家中各种各样的电器。
“其实那时才刚开始学物理,也不是很懂,就是特别好奇,想知道这些机器的运行原理是怎么样的,于是就拆开来看看。”幸运的是,程龙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对于他这个“好奇宝宝”给予了很大的宽容,即便把新买的电器拆开,程龙也没有挨打,甚至没有挨骂,“他们一直对我都挺支持的。”于是,在同龄的孩子都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程龙在玩各种各样的小零件。
因为兴趣使然,程龙的物理成绩十分优异,17岁那年,面临高考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有“工程师的摇篮”美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开始我是想学物理,但当时听说物理后面学深了之后会比较偏向于理论的研究,而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就填了机械设计制造专业。”
“进入哈工大倒是比较顺利,就是专业方面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填写了服从调剂,所以大一那年我被调到了化学化工。但我还是喜欢机械制造,所以到了大一下学期,听说有机会转专业的时候,我马上就转过来了,”程龙说。当是巩固知识了。
“最后一秒” 险些错过慕尼黑大学
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后,程龙更加如鱼得水,他顺利完成了本科的学业、被保送该校的研究生。此时,他已经进入了哈工大的机器人研究院,而该校在蛇形机器人领域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这也为程龙后来的研究方向埋下了伏笔。两年的研究生生涯转瞬即逝,23岁的程龙开始面临人生的另一个重大抉择:参加工作,还是留学读博。
“那时大概是研二的下学期,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我其实已经找好了工作,是上海中传重工集团下面的一个研究所,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但与此同时我也做了另一手准备,联系了一些国外的学校,心想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到国外深造。”当时,程龙成功申请成为国家公派的留学生,随后,他给不少学校都发去了申请,虽然“广撒网”,但程龙最心仪的还是德国的慕尼黑大学。
慕尼黑大学自19世纪以来便是德国和欧洲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曾经走出过37名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诺贝尔奖制造工厂”,对于程龙来说自然是最理想的去处。但是在面试过后,程龙却一直没有收到慕尼黑大学的正式通知。“不知道是否因为德国人办事太严谨、流程走得比较慢,面试过后一直没有音信,反倒是意大利米兰那边一所学校的正式通知先来了。”程龙解释道,国家公派留学的申请是有个截止日期的,在那之前必须要把学校报上去,假如到了截止日期、慕尼黑大学还没有正式通知,他就只能在现有的范围内选择。
他一直等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就在他已经死心时,慕尼黑大学的正式通知终于来了。“真的可以说是踩着点到的,再晚一些我就已经把米兰的学校报上去了,也可以说跟慕尼黑大学有些奇妙的缘分吧。”程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