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赏客都入画来

06.08.2014  13:31

  □陈东

    穿越时空,回到1000多年前那段兵荒马乱的艰难岁月。或因征服,或因流亡,一群中原人扶老携幼、跋山涉水长途迁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安家,客籍客家。他们安家的地方往往是“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因此,粤北五岭山阳,成为他们安身立足的选择。千年繁衍生息,粤北梅州以“世界客都”闻名,青山秀水与客家文化相映,成为赏山水美景、品客家风韵的好去处。

  “一路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梅州梅花飘香、落英缤纷,浪漫之极。夏季到梅州,虽无梅花,馨香依然。出梅州城向北,粤、闽、赣交界的平远县群山合抱。这里有以红豆树密集而著称的“相思谷”,谷内大小瀑布数十道,它们似珠帘、似哈达、似白练,挂于山之间,形态万千;这里有奇峰林立形如五指的丹霞美景“五指石”,岩崖峻峭直刺云天,栈道险要飞架山间,雄、奇、险、秀令人赞叹。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想到千年之前客家先人匆匆的步伐,一句歌词脱口而出。山间的古道、古桥铭刻着客家人迁徙的足迹,险要栈道则记录着“粤盐赣米闽茶”交通的印迹。“桥溪村”是大山间的一座古村,相传明万历年间,陈、朱两姓人家在此落户,互结秦晋,代代传承。如今进入古村,满眼青翠间,一处处墙面斑驳的房屋诉说着岁月沧桑。村内古树婆娑、远山含黛,小桥、流水、老树、人家,像马致远用名词堆砌那幅山水画。画间,一排造型别致的中西合璧建筑突显眼前。据说,这是建于民国年间的“继善楼”,被当地专家称为列杠式客家围屋,楼内房间64间,大小厅堂32个,木雕、瓷雕、石雕、彩塑在建筑上画龙点睛,反映出楼主人朱汀源五兄弟从印尼经商归来的富足和客家人传承的儒家气息。

  移步换景,来到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村外稻花飘香,丝竹之声从老院子里传出,让人还没进入即感受到客家文化那份纯朴。村口的肇庆堂建于1917年,分中式结构的平房和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洋楼,一高一矮、一中一西的两幢建筑像是要表现客家人的传统与开放。客家人崇尚读书,从古至今翰林、院士层出不穷,“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林”、“一同怀四魁”等典故流传九州。客家人从历代迁徙中积累下经商天赋,成千上万客家人从梅江顺流而下,在下南洋的大军中独树一帜,李光耀、他信等客家儿女在异国他乡反客为主成为领袖,也不乏曾宪梓、田家炳等商界巨贾。村内小径通幽,沿着1米多宽的小巷,触摸客家民居、民俗,厚重的文化像朱丹点在梅州这幅水墨山水画上,显得艳丽无比。

  (稿件来源:自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