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记者眼】慧眼识陷阱 这些骗局你应该知道

22.05.2014  22:20

  

   3.网络交友。 我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摇一摇”,现代大学生交友更倾向利用便利的网络,然而在网络的那一端,骗子利用大学生交友心理,在逐步取得学生信任后,提出借钱、见面等要求,进行诈骗。
  湖北省荆州市某医学院大三学生小吕,暑假期间在网上认识了一名自称叫谢小群的女孩。受女孩之邀,小吕前往女孩所在的城市,却不想谢小群是传销人员,将小吕带入其传销窝点。经过洗脑培训,小吕也做起快速致富梦,幸好家人在接到其索款电话后,及时报警将其解救。
  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或者QQ作为交流工具。不少骗子盗窃微信、QQ的账号密码或者捡到手机后,会向号码主人的所有好友群发求助信息甚至视频,或借钱,或让帮忙充话费。 由于此时骗子披着“好友”的外衣,常常让人放松警惕。

 

   4.路遇陌生人、求职招聘、猜猜我是谁以及上门推销、钓鱼网站等。
  
我是香港人,来广州游玩迷路”、“我是清华学生,在大学城被盗和导师联系不上”在林林总总的各类新骗局里面,以陌生人博得同情而设的骗局可谓“历久弥新”,特别是利用大学生善良的心态:能不能借个手机、电脑什么的急用,或者借个几十块钱买车票?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仔细辨别,帮助那些确实遇到困难的人;一方面,提高警惕,对对方进行观察和试探,更可以指引对方到警务所寻求帮助以试真假。  
  2012年,一位大学生网友发微博称,一名“浙大学生”说钱包被偷,向她借钱吃饭和住宿,还留下联系电话,表示一定会还钱。出于同情,她借了230元给他,没想到后来却联系不上了。不少学生评论和转发了该微博,并表示自己也遇到过这个“浙大学生”,甚至有网友说多年前就被他骗过。

 

   

如何避免受骗

 


宣传栏、海报、微博等宣传途径

 

  形形色色的校园诈骗方式,好像让人防不胜防,然而五山派出所华南理工大学社区民警吴何明警官告诉我们,各种诈骗方式万变不离其宗,大学生防范校园诈骗,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首先,克服不良心态,不贪图便宜,牢记“馅饼即陷阱”;其次,对他人提出的财物要求,要冷静对待,用稳妥的方式核实后再处理;第三,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份子利用。
  小谷围派出所华南理工大学社区民警周泓警官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防骗知识的宣传:“学生了解到各种诈骗案例后,就会形成深刻印象,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不会上当受骗。”他在新浪微博上经常介绍校园内各种诈骗案例,讲解一些防范知识,让大学生尽快了解不法分子常用的各种诈骗伎俩,目前粉丝数接近12万。  
  面对遇到骗子的同学,学校保卫部(处)建议大家沉着冷静,及时报警。如果已经被骗,可以及时携带相关证据到公安部门报案,不要继续与骗子联系,以免损失扩大。

 

 

        

共议平安校园建设



  在此,记者眼也提醒广大学生,平时要多留意校园里张贴的防骗知识宣传海报,关注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平安广州、大学城周sir等微博,或者登陆保卫部(处)网站宣传教育栏目,更多地了解如今骗子的行骗手段,切实做好自我保护、预防校园诈骗。【第31期】(图文/卢庆雷 周玉  部分来自网络  视频/卢庆雷  赵东方 詹锦城 黄浩峰 学生记者团 鸣谢单位/保卫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