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教授撰写“看得懂”高数教材:稿酬全买书送师生
近日,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数学的教材书《高数笔谈》,让东北大学92岁的退休老教授谢绪恺成了“网红”。对于这本被赞为“一看就懂”的高数书,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简直是大学生的福音!”
谢绪恺是四川广汉人,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从1950年第一次走上大连工学院的讲台,到2005年80岁高龄的他上完最后一堂课,他已经在大学教了整整55年的书。
谈及为什么想要创作《高数笔谈》,他感慨道:“我教了55年的书,现在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能够在社会教育方面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谢绪恺告诉澎湃新闻,2011年,86岁的他住进了养老院,但长久保持的阅读习惯让谢绪恺还是每天坚持翻阅书籍并思考,并坚持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有一次翻到一本高等数学的教材,谢绪恺懵了,“我自己算是已经忘记很多高数内容的人了,我试着作为一个未知的人去读这本教材,但却读不懂,那我想这本书对工科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就不太合适了。”于是,谢绪恺决定亲自动笔,写一本适合于工科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
谢绪恺出版的《高数笔谈》。
谢绪恺说,这本《高数笔谈》其实也不算是“一看就懂”的书,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因为这本书结合了实际来讲解,但也有很多难想通的地方,需要读者一块儿想,有些地方,我会先把常见的错误思路写上去,再一步步纠正,这样容易理解。”
正因如此,为难了无数学生的高数,在谢绪恺的书里循序渐进,变得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也是我这本书和别的书不同的地方,就是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东西逐渐深入。”
谈起写作过程,谢绪恺坦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我写东西都是一天成稿,打好腹稿出来就是成稿,决不重写,因为再来一遍我费眼力也费时间。”
谢绪恺说,自己的妻子一开始还因为担心他的身体有所阻拦,但后来见他作息时间正常,也并没有因为写书而过于劳累,这才放下心来。
对于《高数笔谈》的出版效果,谢绪恺表示,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我原本只是想让学生们在学习高数时能有多一本书的选择,同时希望他们在读过这本书以后,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有所改进,这样我这本书就成功了,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他告诉澎湃新闻,这本书的下篇《工数笔谈》现在已经开始动笔,预计明年可以完成。
谢绪恺照片。
【对话谢绪恺】
稿酬全用来买书送师生,“这个年龄我已经不图名利”
澎湃新闻: 能否介绍一下您的从教经历?
谢绪恺: 1950年我在大连工学院任电信系讲师,两年后因为高等院系调整来到东北大学(当时为东北工学院)教授调节理论课程。直到1958年,我被错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昌图农村扫马圈改造,过了一年才回来。
回来后就去了学校的数学教研室,我虽然不是数学专业,但有一定的工科数学基础,一边授课一边学习上手非常快,工程数学、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基本上所有数学学科我都能讲。
1992年,学校委派我去了美国,这期间我学习了许多国外的数学教材,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选修课程老师,两年后回来时,东北大学理学院刚刚组建,我受校党委之托担任了理学院的首任院长。
1997年我已经72岁啦,向学校提出了退休申请,但学校还是有所挽留,于是我又受聘到网络学院,教了8年的离散数学,直到2005年,我才上完了最后一节课,彻底告别讲台。但退休后我还参加了一个教育部门的教学委员会,每年一次,一直在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澎湃新闻: 您是如何创作来让高数变得“一读就懂”?
谢绪恺: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一看就懂”,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我有一个早在80年代就产生的想法,那就是数学问题工程化 ,工程问题数学化,凭借这个想法当时我还写了一本控制理论方面的书,叫《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反响很不错。
于是我想,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受欢迎呢?大概就是因为这本书联系了实际,于是我就用同样的思想和方法,写了这一本《高数笔谈》。
澎湃新闻: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写作上?家人是否支持您高龄还进行书本撰写?
谢绪恺: 我每天大概投入一到两个小时去写书,因为年纪大了,得考虑健康问题,所以不敢花太多的时间。如果我还年轻,一个多月就能写出来。
我是每天早上5点出去锻炼身体,回来后活动筋骨做保健按摩,中午坚持午睡。老伴的记忆力不好,我得陪着她看看电视、说说话,有时候还要和东大的老校友们做一下学术上的交流……这些每天固定的事情让我对写生保持了比较好的精力。
除了年龄和精力的问题,基本上没遇到其他困难,学校也很支持,而我自己毕竟也是教了50多年书的人,东西都记在脑袋里,写作时没有遇到瓶颈。
澎湃新闻: 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
谢绪恺: 我这本书里其实也有很难想通的地方,需要读者一块儿去想。书上的每一个定理都是经过很多人反反复复的失败才得到的,我在书里给同学们灌输的精神就是要用怀疑的目光去对待事物,这样才能够创新。
我的下一本《工数笔谈》比这本更加结合实习,因为里面的概念更加抽象,如果不结合实际,基本上是读不懂的,我预备明年把它写完。
澎湃新闻: 您把稿酬都用来买书免费送给师生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谢绪恺: 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图名图利了,现在都已经92岁了,主要是为了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学生读到这本书。
这本书出来以后的效果多少超出我的想象,我原本只是想让学生们在学习高数时能有多一本书的选择,同时希望他们在读过这本书以后,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有所改进,这样我这本书就成功了,现在看来还不错。
“工科数学应该有单独的教材”
澎湃新闻: 您如何评价目前的高数教学,是否觉得存在什么问题?
谢绪恺: 我教过高等数学,也听过一些教高等数学的课。现在写高数教材的主要是学数学的人,学数学的人写教材无可挑剔,因为他是要发展数学的。但学工程的人,是用数学而不是为了发展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目的,正面磨光就行了,犯不着把背面也给磨光了。
现在数学教材里有些概念我这一生都不曾用过,什么左导数右导数,这些东西都太难懂。数学概念本来是一条直路,但现在的许多数学书上有相当多“支路”内容,左拐弯右拐弯,拐着拐着就把人拐糊涂了。但这写内容对学数学的人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发展数学。
但对于学工程的人学这个就没多大用,所以我在写高数笔谈时,尽量不谈“支路”内容, 免得他们糊涂,我完全采用应用角度和科学角度,就像我讲课的方式一样,稍微提点一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
澎湃新闻: 对于当前的高数教材,您觉得该如何调整更好?
谢绪恺: 我认为工科数学应该有单独的教材,现在的教材也很好,但还应做适当删减,不必这么细,可能谁也不敢这么说,因为这样说好像有些离经叛道了。
有些书写得也不错,但难就难在写了很多工科不需要的东西,举个例子:画个圆圈,从圆内到圆外,用数学理念来证明一定经过圆,这就好比有个房子,我从房内走到房外去,你让我证明为什么经过房门,这就是数学上要求证明的东西,但对学工程的人而言就真的没有必要。
为什么同学们学不懂?就是没有把数学的实际背景搞懂。我尽量将数学还原到它本来的样子,有些数学写得太过于抽象,还原不了,但就我现在所看到的大多数数学理论,基本上还是都能还原它的实际背景。我相信如果能将理论的实际化讲透,任何人都能学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