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协会为官办”是道改革考题

14.04.2015  12:34

  北京市《关于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在制定中,该“意见”将指导实施30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今年初民政部表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脱钩需在行政职能、人员管理、财务资产、党建、外事管理服务等方面脱离关系。(4月13日《北京晨报》)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是社会大众对部分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二政府”的精准定位。长期以来,行业协会依附于行政机关,有了事实上的行政权力,也沦为权力滥用的一条暗道,成为乱收费的一个毒瘤。2014年6月,审计署公布了对38个中央部门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审计发现,一些中央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有13个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违规获利共计29.75亿元。协会行政化问题的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方力量”,行业协会本身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然而大量的行业协会作为行政的“代言人”,不但与民争利产生了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在于破坏和扰乱了市场秩序,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无以得到实现。因而实现行业协会与行政机构的脱钩就迫在眉睫,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自身改革的题中之义。客观说,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并不缺乏共识,相关的改革也在早有尝试:2010年,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国家预防腐败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治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治理涉企乱收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与行政部门脱钩。在这之前,同样开展了多轮全国性的“脱钩行动”,活动开展了一轮又一轮,依然还有“7成协会是官办”的现实。

  由此再次证明,“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其实实现脱钩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要在形式上实现脱钩,只要一纸文件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要彻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的依附关系,防止由“昭然若揭”到“暗送秋波”,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要彻底做好行业协会的“去行政化”,从根本上就是要剥离其间的利益关联和人身依附。一方面要做好破题之功。行业协会的机构、人事、资产、财务、业务等应一律与行政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开,保持人财物的充分独立和自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监督。这种形式上的破解,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做到全国统一推进,不留死角。

  另一方面则是要立规,以防止“形离而神不离”,之前的路径依赖和运作方式依旧存在。其解决的核心是做好权力的限制,一是做好减法,通过行政审批改革和简政放权,将以往行政机关自我赋权所产生的条条框框尽数削减,让权力回到法定的范畴与程序;二是做好加法,通过建章立制和加强监管,实现对权力行为更好的控制与约束,将其真正有效的“关进笼子”,比如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大审计的力度,实现严格的责任追究,以此堵死权力寻租和滥用的空间,行业协会失去了其代言者和马前卒的作用之后,脱钩才会彻底而干净。

  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是善治的开始,但也是检验改革的试纸。作为改革能力与智慧的一种验证,行业协会的“去行政化”,更是窥视现实和期待未来的窗口。能否交一张满意的答卷,还需要用出色的成绩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