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变”成就篇 东莞青山绿水逐梦生态绿城

26.08.2015  06:16
你心中的东莞,应该是什么颜色?也许,在你的记忆里,东莞世界工厂的印象仍然根深蒂固。但,这座城,早已为每一位来客准备好了惊喜。

 

  编者按: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心中的东莞,应该是什么颜色?也许,在你的记忆里,东莞世界工厂的印象仍然根深蒂固。但,这座城,早已为每一位来客准备好了惊喜。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最近一次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曾感叹:我曾经长期工作的韶关是林业大市,来东莞工作才发现这里充满了湖光山色。东莞森林覆盖率为37.4%,拥有十大森林公园,五大自然保护区、十三个湿地公园、1210个公园和广场、956公里绿道,这和外界印象中工厂林立、钢铁森林的形象不一样。

  东莞,发端于市民广场、松山湖烟雨中的一抹绿意,已然绿满全城。

  2015年9月,东莞即将迎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考核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创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规划总投入达1260亿元的“四大创建”工作,正引领着“世界工厂”加速转型发展,让更多居住于此的人们及八方来客享受生态绿变所带来的生态红利。

  从本周起,《南方日报·东莞观察》将推出《生态绿变——东莞园林绿化发展大调研》系列报道,以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为观察视角,挖掘这座城市生态绿变背后正在精彩呈现的不一样东莞,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在部分从未到过东莞的人印象中,“世界工厂”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工厂、烟囱林立,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但是当你来到东莞,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然发生巨变:如今走在东莞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绿树成荫、花草葱郁,几乎每家每户出门500米便可见休闲公园。

  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过去十多年,无论是“五年建新城”的造城之举,抑或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推进之策,在为东莞园林绿化建设带来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孕育了一大批以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行业标杆企业,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对东莞的坚守与付出,也为这座制造名城缔造出一个个精品工程或项目,助推着东莞迈向“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生态蜕变。

   绿色东莞令人惊叹

   “东莞竟然是绿色的!”这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德米特里(Demetri Sevastopulo)首次到达东莞时发出的惊叹。

  当大巴车从广深高速的高架桥行驶下来,沿着东莞大道缓慢进入东莞市区时,一块块的绿色开始交织成绿的屏障环绕在眼前。

  看到眼前的情景,德米特里在大巴车上不由自主地表达出上述感受,同行来自BBC、纽约时报、日本共同社等30多家世界主流媒体记者也随声附和开。

  有着类似感受的远不止德米特里一人。美籍台胞沙琪是个机器人专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已接近30年时间,曾先后在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等地从事机器人研究或创业。2013年,受邀来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前,沙琪对东莞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工厂很多、制造能力很强的模糊认知上,心中并没有抱以过多美好的期望。

  抵达松山湖后,他一下子便被这里优越的创业环境所吸引:园区优越的自然禀赋,四处可见湖光山色,花鸟虫鱼。企业所在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内有崭新的写字楼,创新企业入驻还可以享受一定期限的减免租金优惠,周边还配套有便利的生活起居场所。

  “即便在美国硅谷等地,这样好的创业环境也并不多见,很多人像我都是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始第一次创业的。”在深思熟虑之后,沙琪成为这家企业的研发总监。此后,喜欢跑步的他,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在松山湖周边慢跑上10公里,在运动中享受沿途的美景。

  吸引沙琪留下来的,是东莞高达37.4%的森林覆盖率,拥有十大森林公园、五大自然保护区、13个湿地公园、1210个公园和广场,956公里绿道,以及人均18.33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面积……

  这些生态基础,是沙琪来东莞之前没想到的,也是在此工作了16年之久的李宇白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工作关系,家住在南城石鼓的李宇白,每个工作日都要驾车行经东莞大道。他还记得,最初扎根东莞的时候,这个现在被誉为“新城市中心”的地方,还是块长满了杂草的荒地,周边是不整齐的农民房。

  现在,开车驰骋在这条两侧已是高楼林立、枝繁叶茂的熟悉大道上,李宇白坦言有时会产生不真实感,难以相信城市建设发展之快。

   生态新城载誉前行

    曾有人用“村村像城市,城市像农村”来形容2001年以前的东莞。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令东莞城镇界线不分明,没有突出的城市中心区,甚至还出现了有的镇建设得比市区还好的尴尬。

  2001年5月31日,时任东莞市委书记佟星提出了东莞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是现代制造业名城,他充满豪情地提出了东莞未来几年要“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

  新城建设遵循“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八字方针,在城市建设上,突出抓好以9.9公里长的东莞大道为纵向中轴的城市新区建设,逐步形成新城傍山、旧城依水、环城大道连接山水的市区整体布局。

  这是东莞升级地级市以来在城市建设领域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五年见新城”口号喊出后,此后5年,东莞以每年投资过百亿元的气魄,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开始了城市化急行军,锻造自己的新城市中心。

  一位城市建设的亲历者在描述当时的情况时,用了“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他说,在那几年时间,东莞每个月都在发生巨变。

  至2006年,东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五年见新城”目标顺利实现。以东莞大道、东江大道、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常虎高速、环城路的建成为代表,东莞共新建道路309公里,改建道路2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达114.7公里,“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以行政中心广场为核心的新城市中心区成为东莞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片区,“三位一体”的大城区初步形成,依山傍水格局基本成型。

  此后,随着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等规划战略的实施,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市化建设的触角深入至基层镇街,逐步推进基层的新城建设。2011年镇街党代会上,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镇街将“新城建设”列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最近数年,东莞各镇街先后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党的十八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要求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2014年底召开的东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定位,预示着城市发展将加速向生态建设倾斜。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相比过去单纯追求高楼大厦、人口繁荣,东莞各镇街此轮提出的新城建设,更注重生态效益和宜居建设。这一城市建设思路的转变,为东莞赢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诸多荣誉,也带动了园林绿化建设迎来迅速发展期。

   园林莞企异军突起

    铸造城市精品城市的高速发展总是离不开埋头苦干的建设者,尹洪卫是其中的一员。1998年,尹洪卫在东莞创办了岭南园林,彼时,东莞正处于园林绿化建设迎来井喷式发展的前夜,市场规模还非常小,全市仅有10多家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企业,从事园林绿化养护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可周边的广州、深圳等地正处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开发阶段,城市环境建设如火如荼。对比国内外城市发展的轨迹后,尹洪卫认定东莞的园林绿化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于是毅然下海创业。

  当时,东莞园林绿化机构和专业人员都很少,只有莞城公园管理处和园艺公司两个园林机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为解决人才问题,尹洪卫不惜高薪把本地仅有的优秀专业人才挖来,还直接从华南农业大学邀请数名高校专业教师担任企业的顾问,指导企业打造更多精品工程。

  事实证明,尹洪卫前瞻的预判,将岭南园林带入了高速发展之路。2002年起,东莞进入新城市中心大建设时期,东莞大道、市民广场和松山湖多个重点工程开建,加之管养市场化等改革试点迅速推广开,岭南园林抓住了这一城市大建设历史契机,凭借过硬的精品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先后主导参与了松山湖开发、迎宾路、长安广场、大岭山广场和大朗湿地公园等多个工程建设,企业经营业绩步步高升,岭南园林品牌也逐步声名远扬。

  2006年前后,在享受东莞城市建设大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岭南园林开始尝试走出东莞,将业务拓展至广州、佛山和深圳等地。广州新光大道、佛山新城区公园等项目均在当地得到广泛好评。此后,岭南园林将发展触角进一步扩展至省外,先后参与了重庆、成都等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及管养。

  2014年2月19日,岭南园林成为东莞唯一一家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园林绿化企业。现如今,岭南园林已经先后在海内外20多个省市承接了各类综合性园林工程数百个,其中近40个项目荣获国家级金奖。

  “岭南园林的崛起进程,实质上就是东莞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缩影。”东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游从正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东莞全市涉及园林绿化经营范围的企业共有6100多家(含外省入驻),较2002年前呈现上百倍的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有3300多家;有园林绿化资质(三级以上,包括外市分公司)的共有23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6家(包括上市公司1家);二级资质企业51家;三级资质企业131家;外市在莞设立已备案的分公司有39家。园林绿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

  这些园林绿化企业在东莞城市建设大发展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成长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铸造众多可圈可点的园林绿化精品之作。

  在行业快速发展和赢得各种闪光奖牌的背后,既有看得见的绿树碧草、湖光山色,也有看不见的环境改善、生态效益……

  对话: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绿色东莞”成为城市新名片

    南方日报:东莞园林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作为主管部门,能谈谈东莞在该领域管理上所有的探索及成效吗?

  市城管局: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的园林建设突飞猛进,如今已经成为东莞的一张城市生态名片。

  回顾过往我们会发现,东莞是国内首个试水园林绿化管养市场化的地级市。从东莞大道开通开始,东莞就逐步在全市推行管养分开的管理模式。

  很快地,这一市场化管养的经验,在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直接管辖的项目(东莞大道、东江大道、松山湖大道、环城路、东部快速路、中心广场等)全面实施。

  此后,园林绿化管养同时按照“政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向各镇(街)、村(社区)推广。一些原本属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园林绿化单位也进行企业改制,参与到园林绿化管养的市场化竞争当中。

  园林管养市场化的全面铺开,放开了原有的事业单位管养限制,最大化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东莞城市建设大发展带动了市场蛋糕的做大,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企业不断涌现出来,参与到东莞的城市建设中来,也带动了园林绿化行业在东莞的发展壮大。

  南方日报:在东莞城市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东莞也涌现出众多园林绿化领域的精品工程。如何看到一些标杆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市城管局:目前,在市城管局登记的市内外具备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的公司约230家,承揽市内的园林绿化工程和养护工作,部分市内企业到外地承揽工程项目。

  纵观东莞园林绿化建设在过去十多年所取得的众多成就,离不开这些园林绿化企业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诸如东莞大道、松山湖、中心广场等精品工程的出现,都有赖于像岭南园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的贡献,也为全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将有利于行业逐步实现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多精品工程的出现。

  南方日报:作为主管部门,城管部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改善提升东莞的园林质量,打造这一城市名片?

  市城管局:接下来,我们还将采取多重举措大力提高全市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

  首先,在健全机构职能,进一步增强绿化建设监管能力方面,市城管局将加强与规划、住建、城建等部门沟通,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审查、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全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其次,在优化“市场化、监理制”的管理模式上,市城管局计划加强对市场化管养和监理企业的监督,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提高全市园林绿化的管养标准;参照兄弟城市的做法,按照“宽进严管”的行政审批改革要求,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属地城管分局和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企业诚信体系,促进园林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广大企业最为关注的园林工程招标中标方式和养护单价问题。市城管局将开展园林工程中标方式的相关调研,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沟通,结合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园林工程中标方式。另外,该局将针对园林绿化养护单价的构成等进行研究,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提高单价标准,使养护单位在合理的利润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一步提高养护水平。

  数据制图成就森林覆盖率37.4%十大森林公园五大自然保护区13个湿地公园1210个公园和广场956公里绿道人均18.33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面积出门500米可见休闲公园

  行业东莞全市涉及园林绿化的企业6100多家,较2002年前呈现上百倍的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有3300多家;有园林绿化资质(三级以上,包括外市分公司)的共有23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6家(包括上市公司1家);二级资质企业51家;三级资质企业131家;

  策划:陈香国统筹:黄少宏撰文:黄少宏靳延明陈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