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发现人类抗体重排机制起源
免疫专家建议——勿盲目养生,要尊重人体本身的免疫机制
中山大学6月12日发布重大科研成果,该校生命科学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将改写现行免疫学教科书关于适应性免疫起源的观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的资助下,徐安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对动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文昌鱼的研究,发现了六亿年前RAG(重组激活酶)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该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发表在国际生物类著名期刊《cell》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徐安龙教授表示,此次研究成果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把经典免疫学里40多年的争论说清楚了,即为人类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并且,该转座子的发现还为未来利用重排机制设计新的免疫抗体和免疫基因提供了崭新的基因编辑思路和技术,“这么一个古老的分子,它同样具有剪接和编辑基因的能力,假设我们能把这个基因用好,为我们未来人工设计免疫球蛋白提供了可能。”徐安龙教授说。
从免疫学的大视野看,该发现将适应性免疫的起源由脊椎动物推前到无脊椎脊索动物文昌鱼,由此向前推进1亿年,将改写现行免疫学教科书关于适应性免疫起源的观点。
普通人可以从这一发现中获得什么?徐安龙说:“我们要学会认识到人类免疫系统精致性和完善性,从文昌鱼到人类这六亿年,这么一个完整完美的免疫机制,所以人类要懂得尊重自身的抗病能力,就是老祖宗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人要尊重自己身体中一些自然抗病的规律,不要过多地后天干预。现在流行的各种养生调理其实是没必要的,最好的养生就是借助于人体自己内源的这个机制,因为它经过这么长期的演化,已经很美丽、很精致了,只要我们不人为地破坏它,我们可能就会活得很自然的,就能自如应对各种病原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