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5年 成老人“小棉袄”

04.04.2018  08:26

大洋网讯 她,沈瑞敏,是白云区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他们,是均禾街罗南社区的退休老人,多数人的子女并不在身边。她和他们之间的故事,要从2012年开始说起。

五年多来,由于工作安排,跟沈瑞敏搭档的医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她一直在此“留守”。对罗南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沈瑞敏熟稔于心,老人们也总是觉得沈护士要比其他医护人员更亲近些。老人们从抗拒社区医疗服务,到渐渐变得亲如家人。她用耐心和真心,敲开了百余位社区老人的心扉,赢得了他们的信赖。

一个春节没见到沈瑞敏,一位老人搂着她开心地聊起来。

一个春节不见 老人格外想念沈护士

我们真没想到,敏姐这么受社区老人的欢迎!”今年三月初的一件小事让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晓雪医生备受感动。

当时,均禾街在罗南社区举办了一场科普咨询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沈瑞敏早早来到现场。摆摊没一会,老人们便在摊位前排成了长队。有几位年长的阿姨一看到沈瑞敏又是握手,又是搭肩。“好像当敏姐是亲女儿一样,聊天问好。”路晓雪说,只是隔了个春节没来义诊,老人们却已十分想念沈护士。

从2012年开始,我就到罗南社区了。”几年来,沈瑞敏凭着自己真诚的态度,与罗南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的百余位老人打成一片,备受信赖。五年多来,除去节假日,每个周四,沈瑞敏都要到罗南社区医疗服务站,协助社区医生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测血压血糖、上门做随访、解答有关健康的问题、记录健康档案……“有时候不方便出门,一个电话过去,阿敏就过来了。”罗南社区老人们说起沈瑞敏,不禁竖起大拇指。

据悉,罗南社区居民多是广东煤炭地质局大院退休职工,65岁以上老人有324人。

扎根社区多年 长者健康状况熟稔于心

五年多来,跟沈瑞敏搭档的医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她一直在此“留守”。对罗南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沈瑞敏熟稔于心,老人们也总是觉得沈护士比其他医护人员更亲近些。

记者到访当天,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好到罗南社区开展老人体检活动。吴阿姨检查完后拿着资料找沈瑞敏看,怀疑血压量错了。多年来,沈瑞敏对吴阿姨的血压和血糖情况了如指掌,“平时给您量血压都是130左右,今天怎么会到160呢?”于是,沈瑞敏再帮吴阿姨量了一次血压,确实偏高了,她赶紧安抚吴阿姨情绪,并嘱咐她平时应该多注意的事项,吴阿姨这才放心下来。

在罗南社区驻点医师莫嘉慰看来,沈瑞敏是医生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哪位高血压、哪位得过什么病,她基本都清楚,老人也十分信任她,多亏敏姐,我驻点这一年的工作很顺畅。

沈瑞敏常常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

曾被拒之门外 而今老人说多了半个女儿

其实,刚刚入驻罗南社区时,老人对社区医疗服务很是抗拒。据均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戴俊琳介绍,受各种保健品骗局、社会机构非法营销等事件的影响,老人们对医疗健康机构都有戒心,甚至正规的社区医院也常常被拒之门外。“当时有很多私人机构到社区去做推销,老人以为我们也是去推销的。”沈瑞敏说,从被拒绝到被接受,她大概“”了至少一年。

2012年到现在,换了好几个医生,但沈护士一直在这。”几年前,张阿姨的老伴得病后行动不便,沈瑞敏每周都上门给张阿姨及其老伴量血压、测血糖、记录健康状况。“一叫就来,还不收钱,这么多年都没变过,沈护士真是很好。”张阿姨说,这些年来,沈瑞敏就像老人们的“小棉袄”一样,一见面便嘘寒问暖,让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感觉多了半个女儿。张阿姨说,前两年,邻居老李、老罗陆续搬走,今年他们还特地回到罗南社区参加体检,“一是信任服务站,二是专门找沈护士聊天。

多点倾听与耐心 把老人的事放心上

真诚的沟通和服务,是沈瑞敏打开老人心扉的秘诀。而事实上,与人沟通并非沈瑞敏的强项。沈瑞敏从事护士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来社区医院以前,她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那时由于工作流程紧张,与病人沟通的时间少。转到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后,沈瑞敏发觉工作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我最开始也不适应,我并不善于和别人沟通,五年来,就是多点倾听、多点耐心,把老人的事情放在心上。”沈瑞敏说,老人们的心扉一旦打开,就特别可爱,有些老人还把自己家种的花送给她,有的老人要搬走了还提前告诉她。“取得居民的信任,能给予他们最及时的帮助,这就是从事基层工作的成就感。”沈瑞敏如是说。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方洽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