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约定!“记得来武汉旅游,我请你吃热干面!”

08.02.2020  06:26

2月7日的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七区,又有三位治愈患者出院,走出隔离病房。

这是武汉和东莞市民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也是驰援武汉医务人员盼望已久的时刻,这更是医务人员用无畏付出和大爱牺牲换来的美好结果。

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我也想过,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来自于哪里。我从东莞医疗队员的一句话找到了答案,我们互不相识因驰援武汉而相聚,一起扛过氧气筒、讨论过治疗难点、一起见过凌晨三点的武汉。

我们的底气不是幸运,而是来自我们无数医务人员的努力和坚守。武汉,我们有个约定,“以后来武汉旅游,你请我们吃热干面!

杜沛康: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护理小分队互帮互助解难题,与患者成莫逆之交许下约定

2月6日,是我驰援武汉之行的第一个夜班。时间似乎过得很快,又似乎过得很慢。凌晨3点钟的街头,有点冷,下着大雨,只有一辆公交车等着我们医务人员。

司机把我们送到汉口医院后,他们继续的等待,等待着下班的医护人员。他们不分日夜地为我们服务,我们也感到非常的感动。

来到病区之后,我们分为两人一组相互监督做好严密的防护工作,随后进入病区进行交接。我们的护理小分队,分别由东莞市中医院、厚街医院和中山六院的兄弟姐妹们组成。大家互不相识,因为驰援武汉而相聚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在一起工作,一起扛氧气筒,互帮互助,总是那么的合拍。遇到护理工作的难点,大家一起讨论寻求解决办法。每天一起上下班,路上有说有笑的,相处得很融洽,这也是我们每天放松心情的方式之一。

不但是同事之间的温暖,我也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温暖。

从进入病房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和患者已经就是朋友了,每天我们都会见面打招呼。昨晚,我查房的时候听见一位中年大叔在电话里说,“儿子,我想回家了。”我的眼泪刷就流下来了,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不争气。真的,应了那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这位大叔很坚强,我每次到他的床边,他都会竖起大拇指。“你以后来武汉旅游,我请你吃一碗热干面,带你去看满树的樱花。”热情的武汉大叔在病房里,向我发出了邀约,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

所以,武汉,一定要加油!相信我们,再坚持一下,我们会把你治愈,还你一个更有活力的身躯!

马柱仪: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病区有3位患者出院,病房充满了勃勃生机

2月7日,我们支援武汉的第11天。今天也是值得记住的好日子,我们接管的汉口医院呼吸七区有3个病人出院啦!

因为早上太多工作安排,医生查房、开医嘱,研究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出院,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联系家人来医院接人,办好出院手续,所以患者出院一般都集中在下午。刚巧,我今天上的是12点至16点的班,能亲手送患者离开隔离病房。

我送的是一名50多岁的武汉大叔,大叔知道自己能解除隔离出院,心情超兴奋。不停跟隔壁床的病友聊天,给大家加油鼓劲,病友还特意走出来送他离开。大家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许下个出院的患者就是自己呢。整个病区里,增添了许多的欢乐笑声和勃勃生机。

踏出隔离病区前,病人和家属不断地跟我们说,“谢谢!谢谢你们!真的很感谢你们!……”我已经记不清武汉大叔和他妻子对我们说了多少句谢,他们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们接收到了。 看着两位老人互相扶持,携手离开医院的背影,没有比这个更美的瞬间了。离开东莞温暖的家,与队友飞赴武汉,我想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结果。

看到病人痊愈,看到病人家属开心的笑脸,一切都值得。虽然,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形势还是严峻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李益明: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二行左三)

病了几天自责不已,病房“首秀”累到不想动

来武汉一个多星期了,从出征时的满腔热情,到培训中突然倒下,再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三天病人的体验。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前线的不容易。

一切都这么近:前线、战地医院、病毒,包括死亡;一切都那么远:亲人、爱人、工作生活,包括上一线的愿望。好在苍天的眷顾,医疗队和东莞的慰问,协和医院消化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我还是安全健康地回到了酒店休整。

又是漫长的等待,东莞的电话,协和医院的微信都不断的关心我的病情;同事的安慰鼓励,医疗队的朋友天天都把饭菜水果送到门口;新闻联播里面不断增加的病人数字,更加让我烦躁不安。我是一个从大后方来前线支援的战士;是一个回家乡与父老乡亲并肩作战共同应对疫情的游子,却成了大家的累赘。心中是万般的无奈、失落……但我不能倒下,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2月5日,我终于等到自己的首秀,六点钟准时起床,无需闹钟,靠的是肩上的责任。宽阔的马路,成了我们通勤车的专用道,昔日的繁华需要我们的努力重新换回来。

上班第一天,在隔离区外面为大家准备物资。穿着普通防护服,戴上N95、套上长筒靴套。看似简单的防护,但已经让我呼吸困难。很多时候,我好想好想摘下N95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理性告诉我:不行,这是在重灾区。我得对自己负责,对整个医疗队的安全负责。

帽子湿了不敢换,口罩湿了没法换,衣服湿了不能换。在病房里,我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权衡再三,为的是我们能够早点战胜疫情,早点回家。

快到下班的时候,我去搬生活物资。五箱泡面一趟,三箱坚果一趟。二百米平地加四层楼梯一口气坚持到底。最后几十步台阶,眯着小眼睛的我是靠着意念走上去。冲锋后回过神,我竟发现原来开车都不敢放在方向盘的右手,居然不痛了。我想,这是信念的力量。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当初排班,考虑到防护服紧缺,我主动要求上班8小时被组长否决了,看来是自己太天真。

当完班,回到酒店就想睡,直接来个“葛优瘫”也行,可必须要按照流程洗澡更衣,一个都不能马虎。真心不易。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文 

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