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导《中药编码规则》向全球发布

19.04.2016  17:26

  3月23日,世界上首个中医药编码国际标准《中药编码系统——第一部分:中药编码规则》(ISO 18668-1:2016)正式发布。该标准成为今年以我国为主导率先完成的第一项中医药ISO国际标准,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内部两个委员会联合承担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是由深圳地方标准(技术规范)转化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个成功案例。

  《中药编码规则》是由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廖利平先生领衔申报的第一个重大ISO项目,于2012年5月由廖利平先生在韩国大田ISO/TC 249第三次全会上提出并被批准立项。该项国际标准由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计43家单位77名专家共同编制;ISO/TC 249及ISO/TC 215的国外专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成员国的专家联合参与,历经3年多,经7个阶段的艰辛拼搏得以完成。也是继《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第一部分:人参》、《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等标准后,ISO正式颁布的第6个中药相关国际标准。

  为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广东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一是 设立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GD/TC 31)和广东省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36)两个省级标准化组织,为全省中医药企业深度参与标准制修订和运用标准化成果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二是 各地质监部门主动深入中医药企业了解诉求,帮助企业制订整套质量提升的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如在中医药企业早期标准化意识普遍不高的时候,揭阳市质监局多次派出专家到当地中药龙头企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其开展标准化工作。目前,该企业不仅主导制定多项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还实质性深度参与了这次国际标准编写工作,成为粤东地区首个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企业。

  目前,我国负责主导6项中医药编码系列国际标准。ISO 18668-1是其余5项标准的顶层设计,可为中医药和各国传统医药提供数字化编码依据和技术支持。该标准以17位阿拉伯数字,分类表达中药的品种来源、药用部位、品种类别及其规格、炮制方法等特定编码技术分类及其含义,并通过标准化手段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固化下来,形成具有唯一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的技术指标,成为中药迈出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第一步。

(揭阳市质监局林伟鹏、省局标准处任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