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值预报发展五年规划印发
■GRAPES全球中期确定性预报系统可用预报时效接近8.5天
■国家级环境气象预报模式预报时效延长到7天
中国气象报记者段昊书报道 2月10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GRAPES数值预报系统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该《规划》梳理了我国数值预报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加快推进以GRAPES为重点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形成从局地公里级至全球10公里尺度的气象灾害及环境精细化数值预报体系,并为下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数值预报发挥着极重要作用。《规划》分析了我国数值预报的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明确其未来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部署了涵盖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模式产品与支撑系统、前瞻性及储备性研究等主要任务,并从组织领导、开放合作、人才培养、投入机制、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资源应用等方面细化了各项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我国数值预报发展要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为指导,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新要求,围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这一核心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发展和完善数值预报业务技术体制,形成集约规范、优势互补、开放合作的数值预报业务发展新格局。
2010年以来,随着数值预报技术持续进步和卫星资料同化应用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家级和区域中心数值预报业务取得明显进步:GRAPES_GF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业务化,GRAPES_MESO全国区域中尺度数值系统的预报技巧稳步提升,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的应用范畴快速拓展,全国8个区域气象中心的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逐步发挥业务效益……然而,我国数值预报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上的能力仍然不足,在技术指标、科技水平和产品性能等各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譬如,居世界前列的欧美全球模式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预报可用时效已达到8.5天,比我国全球模式可用时效长1天多。
未来五年,我国将着力建立以GRAPES全球模式为核心的我国数值预报业务新技术体系;推进卫星资料同化,特别是风云卫星资料的同化技术研发,开展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技术研究,努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扩大数值预报研发队伍,培养数值预报重点方向领军人才。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从局地公里尺度到全球10公里尺度的GRAPES气象灾害及环境精细化数值预报体系;初步形成下一代大气模式框架原型系统,为天气气候一体化数值预报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举例来说,GRAPES全球中期确定性预报系统的水平分辨率将达10公里、卫星资料同化占比超过80%、可用预报时效接近8.5天;我国大雨(雪)以上级降水过程的0至12小时、0至24小时预报TS评分均比2015年提高15%,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小于70公里;国家级环境气象预报模式预报时效延长到7天。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