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做好治水兴水管水工作助推振兴发展

26.08.2017  12:01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张  柯

  见习记者  林婉萍

  通 讯 员  刘学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向山区中小河流覆盖,2016年以来水利防洪体系减灾效益达5亿元以上,农村饮水、用水条件逐步改善,堤固、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水利项目成为沿河镇村的风景线……

  一部生态水利建设史是一方文明史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市生态水利建设成绩显著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治水

  生态治河成效显著

  以中小河流治理为代表的防灾减灾建设,是五年来梅州水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4年8月以来,我市作为防洪问题较为突出的山区五市之一,开展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行动。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截至今年8月,我市完成治理河长1340公里,占治理总任务1741公里的77%,完成投资25.1亿元,提前实现“前三年完成70%”的既定目标。

  我市在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生态治河理念推进水利建设。梅江区白宫河流域治理就是其中生态治水的典范。在过去的近10年间,白宫河流域发生3次洪水灾害,是典型易发洪灾的山区河流。被纳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当地水务部门根据沿河沿线古树资源众多的现状特点,通过规整堤线、修筑堤防等措施,保留现有河岸众多的古树等绿色资源并利用部分闲置空地,设置景观节点加以美化,大大减少了水灾的发生。如今,白宫河沿线自然植物基础上点缀花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沿河增添了5处景观,打造了40多个亲水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体系,更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延长了旅游产业链。

  兴水

  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前吃水,都要开着车、拎着桶去山里装。”蕉岭县徐溪村村民何亮华告诉记者。但自从去年该镇建起了自来水站、村民家里接通了水管后,何亮华不再出门挑水,还当起了水站管理员。

  2015年,蕉岭县被省水利厅列为村村通自来水建设46个面上推进县之一。蕉岭全县规划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共57宗,总投资1.42亿元,日供水2.96万立方米,覆盖全县8个镇及蕉华管理区,受益人口18.2万人。目前已有21宗农村自来水工程竣工,在建24宗,累计完成投资9087万元,惠及千家万户。2017年的24宗建设任务年度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925万元,进度排在各县(市、区)之首,成为全市先进典型。

  今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列入了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建立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印发了我市2016至2018年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扎实推进。其中,2016年全市完成投资4.5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13%;今年全市计划投资9.66亿元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66宗,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6.62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8.51%。

  管水

  全面推行“河长制”

  7月27日,《梅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到今年年底,全市境内江河湖库将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各县(市、区)目前亦全部出台了河长制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了水资源保护、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强化执法监督等7项任务,是在原有河长制基础上对责任人职责的具体细化。”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市共有473条河道设立河长,全市共计设立县级河长22人,设立乡级河长74人,设立村级河长超过747人。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河道管护的人员和资金,将有助于河道管护,有效提高河道防洪及生态效益的发挥。据了解,当前我市正在推行河长制“河湖名录”和“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相关工作将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