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未见毒品伪装成跳跳糖 市民若有发现应及时报警

27.01.2015  15:06

  梅州网讯 (记者秦秋霖 通讯员王冠国 实习生曾婉钰)近期,国内一些省份发现了伪装成橙汁“跳跳糖”等的新型包装毒品。那么我市有无此类情况呢?记者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了解到,目前我市暂未查获此类新包装毒品,但近年来则陆续查获“立顿奶茶”、“神仙水”等“变身”后的毒品。禁毒专家呼吁,毒品伪装成食品“易容”难分辨,市民若发现相关线索,应立即拨打110举报。

  毒品“变身”为逃避打击

  毒品为何要伪装成“跳跳糖”?禁毒支队的廖警官表示,跳跳糖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零食, 目前此类橙汁“跳跳糖”的新型包装毒品虽未流通于市场,但一些贩毒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和方便运输,将毒品伪装成跳跳糖。据悉,橙汁“跳跳糖”此类新型包装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不发生变化,香味也相似。

  “毒品常见于KTV、游戏机室、网吧等地。”廖警官告诉记者,新型毒品是指用化学原料加上配剂,通过实验方式合成,也叫合成毒品和实验室毒品,主要有冰毒、K粉、摇头丸三种。

  我市最小吸毒人员12岁

  吸毒是违法行为,其危害除了刺激吸毒者中枢神经活动,直接伤害脑细胞外,还造成很多家庭惨剧。廖警官提醒市民,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不要尝试陌生人给的饮料和食品,不要效仿“明星”、“大款”吸毒行为,不要怀猎奇心理等。此外,交友要谨慎,一些青少年因结交损友,在其影响下不幸染上毒瘾。

  据了解,我市2014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比2013年总体上升了27.3%。从吸毒人员结构来看,呈年轻化趋势,我市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吸毒人员总数的77.4%,最小吸毒人员为12岁。此外,吸毒人员中女性比例也逐年上升。我市毒品消费类型从传统毒品、阿片类毒品如海洛因、大麻、鸦片等为主逐渐被新型合成毒品如冰毒、氯胺酮(K粉)等取代。目前合成类毒品的吸毒人员较多,约占总量的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