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批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12月16日,2016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作了重要讲话,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作了大会总结发言。会上,我校申报的“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颁2016年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书。
此前,科技部公布了2016年度认定国合基地名单,“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名列其中,实现了华南师范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零的突破。该基地是我校第一个通过认定的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交流以及国际顶尖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上取得了又一新突破。
该中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周国富教授担任主任,核心成员包括5名外籍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4名省领军人才、1名珠江新星和1名省高校引进人才专项资金获得者,并拥有2个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根据我国绿色光电产业的发展需求,该中心充分整合了华南师范大学相关学科的人员与平台,针对光电材料、光电器件、光电装备、光电技术四个光电共性技术领域分别选择了光电显示、光电调控、光电传感和光流控等4个研究方向开展合作研究,将国际一流的国际合作研发团队进行合理布局。四个方向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其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光电共性领域的技术提升,引领绿色光电技术的整体升级。
近5年来,该中心承担了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荷兰国家基金机构间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广东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广东省绿色光电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在内的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光电显示、光电调控、光电传感、光流控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和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成功获得国际领先的针对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的彩色油墨材料、功能层材料、器件工艺和显示屏集成技术,建成了全球首条2.5代彩色视频反射式/类纸显示中试线,成功引入电润湿显示关键功能界面/结构层的局部印刷制程;已制备出可实现选择性红外反射的液晶高分子薄膜材料,在850-1150nm红外波段反射率高达85%;制备出反式聚合物稳定型智能调光玻璃(PSLC),为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效果明显、切实可行、应对节能需求的智能化窗体技术与产品;实现了高速、高集成、低能耗光互连收发芯片,单芯片光学器件的集成度达到国内第一、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球领先的移动式激光雷达平台,通过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完成对环境汞的测量;提出了微器件内控制流体流速的新方法,可利用普通的流体/压力泵控制流体在微纳米通道中的流速达到每秒皮升级别。
该中心已建成国际化开放性研究平台,吸引并汇聚了一大批绿色光电技术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并与国外1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组织(包括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美国肯特大学、荷兰皇家飞利浦研究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
自2015年我校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作为学校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二级学院,在前期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和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此次,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以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目标,紧密配合,稳步推进,最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正式批准。这既是对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整体实力与发展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学校国际化战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学校其他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榜样。下一步,我校将以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继续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力度与水平,持续产出原创性国际前沿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指由科学技术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不同类型。
国合基地的建立旨在更为有效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使国合基地成为国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领域或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
作者/通讯员:李皓 周莹 | 来源:新闻中心、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科技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