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展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展!
小编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按照新中国七十年的历史轨迹,共分为“激情岁月”“先行路上”和“走在前列”三个板块,300余幅(件)作品涵盖国油版雕四大艺术门类。可以说是广东地区历年来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优秀美术作品的汇报展出。
参展的艺术家既有岭南画坛的常青树,也有目前广东最中坚的创作力量,同时涵盖近几年涌现的画坛新秀。既有众多载入绘画史的重要作品,也有年轻一辈探索之作的一席之地,用异彩纷呈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关山月《报春图》
王肇民 《向日葵》
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透过艺术家们极具个性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具有格外鲜活和打动人的力量。
李杰平 《小夫妻》
王玉珏 《冉冉》
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10月27日。还没有来得及去美术馆看展的小伙伴,先跟随小编的照相机,提前的来感受一下这次展览的精彩吧!
关山月《绿色长城》
广东美术馆收藏的关山月代表作《绿色长城》,描绘了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粤西的沿海风景。茂密的木麻黄护林带在海风吹拂下层层起伏,与海浪遥相呼应。《绿色长城》是少数能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杰作,它不仅验证了色彩在现代中国画艺术中存在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丰富的想象性活力的前景,而且成功地验证了色彩的强调与线条风格的自由实际上并不矛盾。
陈永锵 《鱼跃图》
陈永锵在1972年创作了《鱼跃图》,并以“西樵公社社员”农民画家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美展。当时,这件作品不仅获得了优秀作品奖,还被做成了水印木刻版画,印在全国发行的挂历上。《鱼跃图》是一张有时代气息的花鸟画。艺术家将中国画的传统笔法与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结合,使这张画既清新脱俗、生动有趣,又充满了故事性。在中国文化中,竹与鱼都具有美好寓意,两者的结合在一起,让人想到“富足(竹)”“有余(鱼)”。
王肇民《大叶紫薇》
花是王肇民钟爱的绘画主题之一。其代表作《大叶紫薇》在构图形式、技法表现、水分运用等方面都很成熟,在光影处理上有独到之处。画作描绘了窗边桌上的几枝大叶紫薇花,画面采用逆光布局,物体色彩对比强烈,细节处变化丰富,整体看来既醒目又清新。迟轲先生评价王肇民说:“他擅画人物、风景,却在静物画中大显身手。他所作花果瓶盘,生机勃发,变幻莫测,奇倔中寓藏庄严的气度。”
苏卧农 《环宇和平图》
苏卧农师从高剑父,曾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顺应时代要求进行主题创作,对中国画进行了革新。苏卧农在1950年创作的《环宇和平图》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花鸟画传统构图模式的创新。34只鸽子围绕成一个圆环形状,向上飞翔,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气势。这种别出心裁地的圆状回旋构图方式,与传统花鸟画的左右、上下构图形式截然不同。在当时,这是一种新颖的中国画构图方式。画上题款说明了他创作此画的意图:“一千九百五十年五月十四日,首都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响应保卫世界和平宣言签名运动大会前,放象征和平白鸽三十四,飞翔上空。因本斯意绘此以示信念。苏卧农画并记”。此画入选了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杨之光 《雪夜送饭》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人物画家,他将西画的造型基础与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自然融合,形成了对华南地区影响极大的当代水墨人物画风格。《雪夜送饭》是杨之光的代表作,以其新颖的立意和构图技巧,赢得了广泛赞誉。
迟轲曾这样点评:“画面上的景物很简略,情节也不复杂。近景上,一个男子迎着朔风,举着灯,用灯光召唤远方拖拉机上连夜耕地的伙伴,一个姑娘蹲在没胫的积雪里,忙着准备饭食,她冻红的面颊上浮现着兴奋的笑容,流露着关切之情。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拖拉机手如何日夜奋战,而只是生动地描绘了两个送饭的男女青年,通过雪夜送饭这样的情节,通过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描写,他们的思想、感情上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使观众感到劳动的紧张,而且了解到这种紧张、忘我的劳动中充满了豪迈的英雄主义,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使人强烈地感觉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深厚的阶级友情。这幅画从一个角度、一个瞬间生动而富有热情地表现了我们当代的英雄人物和这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件很有感染力的作品。
《年青人》 黄新波
《年青人》是一幅优美的抒情版画,画中人的模特是作者的女儿,当时她正在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对人物的特写处理与强烈的黑白对比是这幅作品的显著特色。满天的星斗,辽阔的大海,代表科技建设的高压电线架,都是富于象征性的细节。手持铅笔的年青人正在沉思,面带神秘的微笑,洋溢着年轻人的朝气,对未来的理想,以及青春的不可战胜。黄新波通过人物塑造,对年青人寄托真诚希望,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拥有高度发展的科学与文化才有光辉的未来。他这种前瞻性思想是一贯的,在其他许多作品中也出现过。
林墉 《西沙风光》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林墉就以清新洒脱的笔墨情趣和富有南国秀美温和特色的人物画创作为画坛所瞩目。此幅《西沙风光》作为一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风景画作品,在林墉的早期创作中并不常见。作品描绘的是西沙的海防前线,画面中驶向深海的船舰,高耸的哨塔,训练的靶场都暗示着平静中的波澜,而正抵挡着狂风袭击的椰林和勇敢的边防战士如一道道铜墙铁壁守卫着祖国的南疆。前景中生机勃勃的羊角树和鲣鸟,则寄托了艺术家对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
胡一川 《南海油田》
胡一川的油画风景,不只是表现一般的自然风光,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图绘革命历史、生产建设或江河大海,在形式上注重力量和情感的表现,充满时代激情,是其早期革命美术创作的某种精神延续。此幅作品以厚实的用笔、朴实的色彩及概括性的造型,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作者心中的场景。钻井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的衬托下傲然屹立,钻井台用黑线条造型,滚滚的火焰用粗犷的线条将其围住,钻探塔喷吐的烟火如熔岩喷发,气势非凡。作品反映了我国在南海钻探开采石油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国家建设和未来的坚定信念,是新中国美术工业题材的重要作品。
潘鹤 《开荒牛》
《开荒牛》塑造了一头身体前倾、肌肉紧绷、正在猛烈拉动身后树根的公牛形象。作品中,牛双目圆睁,头部用力向前贴近地面,四条腿紧张地蹬踏,向前弯曲的右前腿和另外三条后蹬的腿形成对立统一,顺势扭曲的尾巴也为这座雕塑增添了动感与张力。整座雕塑作品手法写实,造型准确生动,局部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加强肌肉棱角和块面结构,使得整体形象简洁有力。同时,作品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用“牛”这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农耕文化元素,来表现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
李劲堃、林杨杰、莫菲、黄涛 《盛世珠江》
请在横屏模式下观看该图
《珠江胜景》总体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风格,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组合成为三部曲。
第三部曲《盛世珠江》由李劲堃团队完成,重点描绘珠江穿越广州的图景,画面中广州珠江两岸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用一种清新淡雅的现代感的水墨语言表现新时代广州的城市面貌。画卷尾声珠江伸展到入海口,整幅长卷交织成一部雄浑激昂的交响曲,荡气回肠。
王绍强 《飞云缀》
画中那些或像太湖石、或像山峦瀑布的抽象形态跃跃欲试,仿佛要挣脱立面的观看,将视角拉伸到万里高空。这些图像脱胎于古代视觉符号,又亲近于现代视觉经验,颇有古今交融之感。作者本人曾说道:“无论传统还是当代的中国水墨,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其科学性和理性逻辑,可以说一直深深地嵌印在中国水墨的气质和意魂之中。……通过水墨山水的意境经营,将古人的精神世界带入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为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寻得一心灵居所,由内而外,浸染于古与今的诗意仙境当中。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系列创作希望带来的体验和思考。从人文观和科学实验观两个角度展开的探索性试验和研究,无论野逸闲情的抒写表达,还是山水田园的小景刻画,都力求在新时代多元的翰墨游戏中回归人之本初意念。”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金叶 江粤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金叶 江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