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农场 一个香港人在东莞的实验

26.06.2014  12:07
  强制隔离戒毒,是当下中国政府对吸毒人员的主要挽救方式。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措施效果有限。在民间,自愿戒毒医院是拯救吸毒人员的另一主导力量。与强制戒毒相比,自愿戒毒医院自由,注重心理辅导,可戒毒费没有纳入医保体系,高昂的费用阻断了不少吸毒人员戒毒的步伐。

  老刘,来自江西的流浪汉,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进场一年多来,老刘变化明显,注重个人卫生,敢于与陌生人对话,甚至还学会几句简单的英语。

 

  农场里的一处池塘成了学员们的游泳池。小毕初来时,双腿浮肿,现在他可以绕着森林公园跑上几圈。

  三十来平米的课室里装备齐全,有电脑电视,还有好心人送来的投影机、吉他和架子鼓。学员们每天至少要在这里学习两个小时的文化教育课,授课的是来自香港等地的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义工。

  格拉森农场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深处,是一个被荔枝林包裹的小农场。这里看似平常,事实上前后接纳过400多名吸毒人员。

  强制隔离戒毒,是当下中国政府对吸毒人员的主要挽救方式。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措施效果有限。在民间,自愿戒毒医院是拯救吸毒人员的另一主导力量。与强制戒毒相比,自愿戒毒医院自由,注重心理辅导,可戒毒费没有纳入医保体系,高昂的费用阻断了不少吸毒人员戒毒的步伐。

  那么,还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来自香港荃湾的陈子明试着在东莞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前黑社会成员、戒毒成功人士、香港政府颁发的“好市民奖”获得者,在诸多热心人士资助下,在大岭山森林公园深处开辟农场,摸索用地形隔绝交际、用劳动对抗毒瘾,免费接纳那些流落街头的吸毒人员,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格拉森农场占地面积十余亩,由四排错落有致的平房环绕而成,中间是一块水泥地板的篮球场,篮球场的墙面上写着国际著名志愿者德兰修女的名言: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负起自己的责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