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生:新药物或可治愈血癌 病人切勿自行停药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每年新增1,000宗血癌个案中,约50宗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因体内的第九对及第二十二对染色体出现错位转移,以致白血球不正常增生,如没有及时接受治疗,随时恶化成急性血癌,最快可于短短数星期内被癌魔夺去性命。有医生指出,港人普遍受影视剧情影响, 误以为所有血癌都是不治之症,并急需骨髓移植,但实情是可透过标靶药物控制病情,而新一代药物或可治愈血癌。有病人关注组织呼吁医管局,尽快将标靶药纳入常规资助项目,减轻病人的医疗开支。
血癌可分为淋巴性或骨髓性2种类型,并按病情恶化速度分为急性或慢性,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简称CML)患者以成年人最常见,患者体内的第九及第二十二对染色体出现错位对调,形成“基因融合体”产生大量不成熟白血球,令红血球与血小板数目异常。
患者初期或不察觉身体有异,只是感觉比平时疲倦、发烧、体重剧减等,甚至不断出现类似感冒征兆,病人通常在例行健康检查时才被确诊。香港CML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岁,平均每100万人中有9人患上此症。
慢性期可持续5年
港大医学院血液及血液肿瘤科教授邝沃林指出,以往此症病人因无有效药物治疗,症状轻微的慢性期可持续3年至5年,一旦恶化进入加速期会出现暴瘦、骨痛、发烧等,如在骨髓外形成肿瘤,更可在数周至半年内死亡。
玛丽医院香港大学内科部血液及血液肿瘤科医生李国维指出,传统抗癌药只能减少白血球数目减轻病人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恶化,约半数服药病人于5年至6年后病逝;另一种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风险高及寻找吻合的骨髓时间长,不利控制病情。他续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标靶药可有效抑制不正常细胞,使其停止生长异常白血球,约80%病人的存活期可长达10年以上。
现年44岁的黄远志于2000年时一次剃须刮伤流血近一小时无法止血,并出现消瘦及容貌疲倦,求医验血后发现自己患上CML,先后使用传统抗癌药及干扰素控制病情不果,最后在玛丽医院进行第一代标靶药试验计划。
勿乱停药 有抗体更难治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医生王绍明称,现时主要以效果更佳的第二代标靶药“TKI”为一线治疗方案,初步研究发现患者停服“TKI”后,约半数病人在观察期内没有复发,医学界正循此方向研究,冀找到根治CML的药物。但他提醒病人,有数据显示服药欠依从性的病人体内会对标靶药出现抗体,令日后治疗更困难,叮嘱患者须依从医生指示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此外,虽然标靶药效果良好,但费用开支高达每月约2万港元,暂时只有医院管理局辖下撒玛利亚基金提供资助申请。病人组织心血会趁今日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促请医管局将一批一线药物纳入“专用/通用药物”门坎,减轻基层与中产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