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90周年:战地摄影师为紫禁城拍下第一张照片

12.10.2015  14:01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向世界公开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法”,摄影术由此诞生。三年后,这项崭新的技术就搭上19世纪欧美国家海外扩张的便车,随着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一同来到了中国,中国近代的照相馆以及最早一批的老照片就诞生于1850年代前后。

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皇帝逃跑,政权面临随时颠覆的危险局面。一纸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让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昨天的兵戎相见变成了今天的“友邦情谊”,一万余名滞留北京的联军官兵顿时成了街头的游客,一向对洋人封闭的北京城门户洞开。

联军士兵与军官虽然可以在北京城内自由行动,但由于中国官员的坚持,他们始终无法靠近紫禁城。10月25日,在恭亲王奕的安排下,两国使团中的高级人员曾进入皇城参观,正是因为恭亲王的这一决定,英军中的随军摄影师、意大利人费利斯·比托拍下了咸丰时代北京皇城的历史风貌,这是紫禁城最早的历史影像。

费利斯·比托:拍摄紫禁城的第一人

费利斯·比托1832年生于威尼斯,早年随父母迁居科孚岛,后又迁往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1850年代早期在那里开始从事摄影。因为曾参与拍摄了包括克里米亚战争(1856)、印度大起义(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马关战争(1864)、朝美战争(1871)、苏丹起义(1885)、缅甸兵变(1886)等发生在近东和远东的诸多战事,比托成了19世纪最为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当然,他的摄影作品并不局限于战争题材,还留下了大量的风景和人物照。

比托在中国时留下的影像(1860年5月24日)

1860年3月,比托与英军统帅格兰特同船抵达香港,在这之前他刚刚成为了不久之后侵略中国的英国远征军的一员。然后随军一路北上,于6月末到达大连湾,8月初由北塘登陆,并在8月21日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拍摄了一组反映炮台内部激烈交战之后血腥惨烈场景的纪实组照。这组照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反映真实战况的战地摄影作品,给世人的视觉冲击足以震撼心灵,虽然拍摄者身为侵略的非正义一方。随后,比托即随军到了北京,在这里他为紫禁城拍摄了一组照片,这是紫禁城影像史上的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