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去库存背后:1300万农民工如何落户成市民?

27.02.2016  09:33

  2016年以来,近百城市出台了支持农民工购房以加速去库存的政策文件,但是仔细查看政策,政策的发力点多集中在购房补贴等刺激住房消费的房产政策,而少见新市民进入并稳定在城市居住的配套性措施。

  今年的楼市新政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两会还未启幕,地方政府便启动了“房地产救市”赛跑。

  2月25日,辽宁省出台化解楼市库存的27条新政,首提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减税让利。福建2月22日也出台了给予农民进城购房的现金补贴等八条化解楼市库存新政。广西(楼盘)、江西、广东也出台了针对性的去库存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看多地最新出台的去库存方案,多集中在降低购房门槛、培育和扶持新市民的住房消费、给开发企业减负以及减少新增土地供应等多个方面。

  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去库存已经在2016年变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中部某地级市的副市长如是透露。

  以海南新政为例,不仅明确暂停住宅存量较大市县的土地规划审批,也明确对履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消化库存主体责任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市县,省政府将对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江西也如是,明确将对去库存效果不明显的县市问责。房地产调控史上,与问责挂钩的做法还要追溯到2013年“新国五条”控房价目标。

  去库存形势可见一斑,不少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去库存是2016年楼市的主基调,未来各地方或将有更大尺度的去库存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