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房地产政策走向将是这样

06.03.2016  00:13

  今天(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内支柱性产业,房地产在报告中被多次提及。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哪些与房地产有关的大事,今年到房地产政策走向又是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就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解读:

  “营改增”是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启动试点,目前已经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的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等行业,只剩下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尚未纳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从5月1日起,营改增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实。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首先会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营改增政策的落实,一些业务操作规范、各类收支票据齐全、财务健全的房企,容易享受减负的利好。而一些包括供应商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不清晰的房企,会发现反而税负增加。纳入营改增后,会使得房企有动力去改进企业管理模式和财务核算模式。

  李克强总理还指出,要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解读:

  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意味着中国正尝试建立房地产第四级市场,需要让部分房企积极转变去库存思路,从卖房转变到租房的策略上来。租购并举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去库存,但相对于刺激购房消费来说,作用相对有限。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会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解读:

  “人地钱”挂钩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出现,指的是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三者挂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加快推出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新增购房需求的扩大,利于二、三线城市楼市去库存目标的达成。

  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解读: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来棚改房。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棚改安置包含在住房保障里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则直接表达为“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最重要到是拆除棚改房后到安置问题。“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这一句很重要,他表明政府降压加大棚改拆迁,并给与被拆迁者资金补偿,让拆迁后到居民能够到市场上购房。这样以来,一方面能够加快改变棚改区域居民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得棚改本身成为去库存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解读: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企业利润很薄,如果要加大环保投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房地产企业要想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拓宽节能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