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伙好霸道 8所世界名校发来录取通知书
“要么成为兰图,要么一事无成。”这是个性十足的重庆小伙儿兰图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凭着这样的自信,近日,毕业于美国德堡大学的兰图陆续收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达特茅斯学院、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一所名校或许能带给你丰富的知识和人脉,但永远定义不了你的人生。”昨天,兰图在电话里这样对记者说。
课后不刷题 广泛阅读中外经典
兰图的成长轨迹跟大多数“学霸”相似,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又与众不同,在大学里,他将文科的宗教哲学与理科的数学都能学得游刃有余。
“我小时候背了很多书,《四书五经》、《老子》、《孟子》,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有很大的帮助。”兰图说,还在巴蜀中学上初中时,他就对传统国学,如易经、黄帝内经等,与西方尼采与柏拉图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却遭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劝阻。
“我非常理解父母和老师,”兰图说,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试和练题才是王道,过早地去阅读艰深晦涩的课外书籍,会分散精力与时间,“但庆幸的是,这些阅读和思考给了自己很多启迪与力量。”
面对升学的压力与老师同学的不解,兰图始终保持着对中外经典的阅读。在他看来,宗教文化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学习到世界各个民族在管理、经济、政策、历史、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的智慧精华。
阅读让兰图在学习上心态一直比较放松,“我基本上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后不会很刻苦做题,但会保证自己的阅读时间,到了周末就会跟同学出去玩、逛书店。”初中毕业,他以中考723分的好成绩通过了新加坡公费留学(课程)项目SM1的选拔。
拿下双学位 成世界名校宠儿
考入美国大学后,兰图有了更多接触全球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的机会,“美国的博物馆、图书馆信息量的庞大是不可想象的,这给了我吸收的机会。”
他同时选定了宗教哲学与数学作为研究方向,文理兼修。“宗教是从小比较喜欢的,数学则是因为很多领域需要,虽然两个专业跨度大,但我还是愿意挑战一下。”
几年大学生活,他不仅充分地学习专业知识,还做了一些独特的尝试。比如,他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做了一次3D古建筑复原;2015年冬,他代表德堡大学参加了美国宗教研究学术交流会,并发表演讲,“这些经历就是我交出的大学生活一幅幅作品,能够打动名校这是很重要的。”
今年,兰图拿到了宗教研究与数学的双学位。美国芝加哥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乔治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些世界名校都向兰图抛来了橄榄枝,录取专业涵盖管理、经济、教育、艺术、大数据决策等多个研究方向。其中,常青藤联盟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开出每年4万美金的奖学金招募兰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则是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教育学专业,最终兰图选择了拥有全美排名第二的商学院的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
创办在线教育公司拿到140万风投
兰图认为,自己能够被不同专业的名校录取,除了自己宗教和数学结合的独特学术背景,还得益于创业经历。
2013年,因为听了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公开课,兰图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当年6月,兰图回重庆过暑假,当时重庆正在举办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兰图拿着创业项目找到组委会,却被告知报名已经结束,但这次错过却为兰图带来了140万的风投。
“我和一位同学萌发了将国际名校教育课程引向中国的念头,我们做了一个在线教育项目,代理了耶鲁、斯坦福等40多所顶级名校的部分课程,提供视频课程的中文翻译,在见了三次风投,进行了三次路演后,最终成功拿到了140万的投资。”
他说:做饭调酒是生活的调剂品
尽管兰图取得的成绩让不少人感叹他是个学霸,但他却不愿这样定义自己。“比起无所不能的学霸,我只是在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人。”
学习之余,兰图喜欢运动和亲近大自然,他喜欢武术、瑜伽、攀岩、露营。他还有一个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的爱好,就是喜欢把零散的时间都花在厨房里。
“我喜欢专注于对刀工的掌控,对火候的把握,对五味的品读。每天重复这些事情都提醒着我自己的平凡,下厨也让我放松。”兰图说,多年的留学生涯让他对烹饪和饮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留学时期,他自学的调酒与DJ也让他能时常邀请朋友相聚。
目前,兰图正在美国芝加哥搭建留学生服务平台,他打算从不动产、汽车、投资、升学等方面去服务大家,“我希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写作、旅行,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这样的人生是无比美好的。”
她说:追求上进让儿子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
对于儿子的教育,身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妈妈李晓林说:“如果要说教育经验,第一是从小注重他的习惯养成,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第二是对他充分的信任;第三是家庭的价值观很重要,尊重、关爱、追求上进是我们的家庭观,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在学习上,小时候对他比较严苛,要求他自己制定计划,有阶段目标,“有一次该背的书没有背完,在火车上还在背书。”李晓林说。记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