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性价比”究竟应该怎么算?

28.08.2014  11:46
在任何商品市场,性价比都是一个颇受消费者关注的指标。

  虽然性价比这个指标始终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但其定义和内涵却是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时的性价比只需要超高配置和超低定价来支撑,如今智能手机市场上产品的性价比计算就要复杂上很多了。

  在任何商品市场,性价比都是一个颇受消费者关注的指标,手机市场当然也不例外。在过去几年中,一大批以互联网手机的厂商崛起,无一不打着性价比的口号,这其中小米手机堪称代表。记得小米手机一代发布时,同等硬件配置的手机大多报价3000元以上,但小米手机却出人意料的爆出了1999元的售价,如此巨大的价差自然形成了空前的“性价比”,迅速成为了市场的焦点。也正是因为小米的这种成功,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上,用超低价吸引眼球也逐渐成为了常规做法。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就有中兴、酷派、TCL、一加手机等多家厂商效仿,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不小的话题效应。

  不过正所谓时移世易,虽然性价比这个指标始终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但其定义和内涵却是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时的性价比只需要超高配置和超低定价来支撑,如今智能手机市场上产品的性价比计算就要复杂上很多了。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硬件层面的趋同,尤其是Android智能手机阵营,目前上游芯片方案基本上就只有高通和MTK这几种,液晶屏幕和摄像头等关键元器件的供应商也并不是有很多的选择,这导致厂商如果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硬件方案的话,成本基本上也就相差无几,“超低价”的做法很难持久,就算某家厂商冒险一搏,但是不出几天就会被竞争对手及时跟进,用超低价来支撑性价比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

  就拿本周发布的IUNI U3来说吧,其采用高通骁龙801处理器,5.5英寸的2K屏幕并提供4G双卡双待,定价却只有2000元,成功抢到了同等配置产品的“市场最低价”殊荣。但这又如何?在如今厂商竞争日渐白热化的情况下,这个“最低价”估计很快就会被其他对手匹配,而由之而来的性价比光环也会很快散去。更加关键的是,如今所谓互联网手机模式盛行的情况下,定出超低价固然容易,但要想在产能上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却没那么容易。IUNI的上一代产品就因为金属外壳的加工难度太高,至今未能形成持续稳定的供货,“超低价”的产品却总是买不到,如此“超低价”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在笔者看来,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性价比应该抛开简单的价格衡量,从供应链能力、售后服务、软件增值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核。这其中,厂商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相信大家还记得如今陷入发货困境的锤子手机吧,无论罗永浩多么“认真”,将自己的产品夸得多么好,用户买不到那都是空谈。这还是不怎么讲究性价比的产品,对于那些用“超低价”作为性价比关键词来吸引用户眼球的手机厂商而言,要想兑现自己的性价比承诺,更加需要将供货问题成功解决,要不然用户的期待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品牌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也会一夜之间散去,进而还有可能转化成鄙夷,这不仅对于炒作性价比概念的厂商自身是一种伤害,对于方兴未艾的国产手机阵营来说也是一种流毒。程鹏

编辑: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