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突然没信号藏巨大隐忧
业内人士建议若手机使用中出现长时间没信号或无法使用时,要警惕是否被他人补办了自己的手机卡。梁素雅 摄
近日,有媒体报道,清远市区内有两个小区十多名业主的银行卡先后被异地取款,卡内的额度几乎都被清空。仅因为被盗刷卡的业主均在居住小区内的一个摊位刷卡购买过廉价食用油。随意刷卡有隐患,如今手机信号突然消失,也有新隐忧。最近,国内有媒体报道,有手机用户仅在手机突然没信号的时间内,银行卡就被盗刷了20多万元。
“补卡截码”成诈骗新手段
据报道,家住外地的沈小姐有一天突然她发现自己手机没有信号了,等回到家换了手机之后,发现手机依然没有信号,打不出也接不到任何电话。最后,沈小姐无奈地重新补办了一张电话卡,但随后却收到了银行对账单,才发现在手机没信号的时间里,她的银行卡竟被人盗刷了26万元。
沈小姐仔细核对发现,原来是有人以她的名义,在微信和支付宝开了账号,在京东商城等消费平台上消费或提现。银行卡被盗刷的时间正是手机卡没有信号的那段时间。后来,她到通信公司营业厅询问,这才发现她手机没有信号时有人冒名补办了她的电话卡。
据了解,近期也有不少清远市民遭遇了类似的“怪事”:一直正常使用的手机打不出也接不了电话,随后确认手机没有问题,但手机卡却成了一张无效卡。待发现后,银行卡账户里的钱或被席卷一空,或被人申请了小额贷款。
为什么手机卡会轻易地“被无效”呢?业内人士介绍,如果用户补办了新的SIM卡,那么原来的SIM卡就会自动处在“失效”状态。所以,手机如果较长时间没有信号,最好去营业厅核实。
不法分子利用遗失的或临时身份证,到运营商网点补办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卡,让机主的手机“被废”。然后重设网银交易密码,利用所截获的短信等动态验证码信息将用户银行卡里的资金盗刷或转走,其犯罪手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即“补卡截码”。
由于现在不少账户如果忘记登录密码,都可以通过向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临时验证码来修改密码,所以当不法分子补办了原机主的电话卡,相当于对所有绑定的账户和应用几乎都“通行无阻”了。
保护好个人信息“四大件”
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手机使用中出现长时间没信号或无法使用时,要警惕是否被他人补办了自己的手机卡。开通了网银的账户,最好不要有大额存款,一旦发现手机卡被复制、被挂失要立即报警,如果更换手机号,一定要及时解绑相关的银行卡。
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自己的信息保护,尤其需要保护好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和密码“四大件”,不要把自己的手机钱包载体,例如SIM卡、SD卡、手机等交给他人使用。同时银行卡、网银、邮箱和微信支付等最好使用不同的密码,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平时经常使用手机支付的话,需注意几个方面,如:手机不要随便越狱;手机下载应用软件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随便在市场上下载手机软件;开通相关消费通知功能,让每一步消费都有消息提示,以便随时掌握和查询;设置网上消费限额,比如单日或单笔消费限额,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手机APP去留权应还给用户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必须可卸载,对违反规定的厂商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布于众。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这是继手机流量不清零以后,又一好消息。一般情况下,新买到手的手机里会有一大堆用不上的软件。这些被预装在手机里面的软件,用不上,删不掉,占着手机的内存,有些甚至偷偷消耗着手机流量。更可怕的是极有可能会存在泄露隐私、恶意扣费等隐忧。但随着《暂行规定》的出台实施,这一问题即将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长期以来,手机生产厂家预置过多无法卸载的软件,原因无非在于两个方面: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手机厂商可以向软件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手机厂商以此达到降低手机生产成本的目的,而软件开发商则通过预置软件推广了软件,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目前对于手机软件的监管,依然处于空白,并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
手机生产厂家强制消费者接受软件,并强行保留,不得卸载,是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手机软件的安装,应该是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需要,是否保留。也正因如此,《暂行规定》将手机软件的预置、卸载等纳入到规范化管理渠道,正是填补了手机软件监管的空白。
规定具体指出,哪些软件可以预置,哪些软件应该卸载,生产厂家及代理商违规预置无法卸载软件后的责任等等,赋予了手机软件监管可操作性。这是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必然会提醒手机生产厂家和代理商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定,也还给消费者一台“干净”的手机。
虽然以后对于手机软件管理有规可循,但想要真正治理手机预置软件的乱象,除了手机生产厂家要自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外,《暂行规定》也需要执行到位,对于违反规定的厂商就应该严格按规处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让手机软件市场日益规范,更好地保障广大手机用户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