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手机2015年海外销量全国第一
自2015年正式提出打造“世界手机之都”以来,惠州加快推动手机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以TCL、德赛等为代表的本土手机企业加速发展。近来,惠州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再添硕果,底气也更足了。
1月9日,惠州电子信息巨头企业TCL集团发布 公告 披露,2015年其手机销量达8354.6万台,同比增长13.7%,稳居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在国内市场颇为低调的TCL手机,其出货量竟然排全球第五,凸显惠州手机产业在全球手机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一席。
作为惠州本土首家营业收入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内资企业,TCL的发展是惠州产业版图扩张和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TCL从一家生产录音磁带的“草根企业”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TCL彩电销量全球排名第3位,手机全球排名第5位,面板排名第5位。
在创新驱动发展之下,以TCL等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惠州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根据规划,惠州将用10年时间建成“世界手机之都”。而TCL集团也计划用3年使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业务双双进入全球前5,力争挤进前3。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1.主攻国外
TCL通讯2015年手机销量8354.6万台
以TCL为代表的手机企业,在手机销量上冲进全球前列,领先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擦亮了惠州本土手机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正助力“世界手机之都”建设。
目前,惠州市正着力打造“世界手机之都”,在手机产销量和质量上正向“世界级”冲刺。身为惠州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国产手机品牌,TCL手机虽然在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扎堆抢食的国内市场表现并非特别突出,但其近年来不断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
“截至目前,TCL通讯的产品已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拉美、欧洲及部分新兴国家建立起了竞争优势。” TCL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前三季度TCL手机出货量已名列全球第五。
海外市场,是TCL手机主攻的方向,TCL所产手机绝大部分销往海外,这也是为何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并不算高。TCL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TCL通讯全年手机及其他产品累计销量达8354.6万台,同比增长13.7%,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4800.4万台,同比增长15.8%。
TCL相关负责人称,2015年前三季度TCL通讯在北美市场的智能终端销售460万台,同比增长25%,手机总销量达到1060万台,同比增长近一倍;中东及非洲市场、欧洲市场分别销售智能终端440万台和750万台,同比增长35%和31%;拉丁美洲市场智能终端销量同比增长17%,达到1070万台。
“TCL通讯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不断攀升,在北美市场表现出色,不断从三星、LG等国际品牌手中抢占市场份额,稳居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TCL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截至2015年9月底,TCL通讯在全球手机制造商及智能手机制造商中分列第5位及第9位,在全球平板电脑制造商中排第7位。
手机产业是惠州积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TCL集团的主力产业。不过,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智能手机出货比例偏低,而功能手机占比过大,主打国际中低端市场,以销售数量取胜,包括TCL在内的惠州本土手机厂商曾被贴上“中低端”的标签,产品高端化有待加强。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以TCL为例,其生产的手机中智能手机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智能手机占比超过57%,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惠州市政府领导此前介绍,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手机生产 基地 ,惠州拥有TCL、德赛、侨兴等一批手机企业。2014年,惠州市手机产量为2.63亿台,约占全国产量1/6、全球产量1/8。
以TCL为代表的手机企业,擦亮了惠州本土手机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正助力“世界手机之都”建设。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TCL通讯实现销售收入163.03亿元,而整个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41.10亿元。
根据规划,惠州到2025年将建成我国和全球手机产业重要的生产制造、创新研发、品牌聚集、文化传播基地,打造成为“世界手机之都”。
2.多元发力
彩电冰箱空调销量均排行业前列
为摆脱低端化,惠州产业转型升级正朝着“微笑曲线”两端进军。作为惠企巨头,老牌家电企业TCL试图互联网化转型。
以体量上来看,TCL手机产业版图已经很庞大,但手机并非TCL集团的全部,其彩电、液晶面板、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产销量也都在行业内排在前列。一家集团的业务如此“遍地开花”但每项主业都叫得响,这种现象不仅在惠州,在全国也较为罕见。
从电视行业来看,当下,彩电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依靠传统的硬件制造实现盈利困难重重。面对国内彩电行业低迷态势,TCL多媒体电子也面临一定的冲击,如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2.3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内亏损3.47亿元,但总体来看,其电视业务仍然保持增长。
公告显示,TCL集团2015年LCD电视产品销量为1784万台,其中智能网络电视产品销量达到752万台,同比增长33.11%。
作为TCL集团的最大“现金奶牛”,华星光电的面板业务也是TCL转型的重要发力点。TCL发布的公告透露,2015年华星光电液晶玻璃基板投片量为192.1万片(t1产线与t2产线合计投片量),同比增长19.69%。IHS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华星光电55英寸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三位。
家电是TCL的传统主业。2015年1—12月TCL家电集团的冰箱、洗衣机和空调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0.72%、8.23%、-0.56%。而TCL显示科技去年1—12月LCD显示模组销量为5835.9万件,同比增长1.28%。
“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TCL彩电销量全球排名第3位,手机全球排名第5位,面板排名第5位;空调国内市场排名第7位,冰箱国内排名第7位,洗衣机国内排名第6位。”TCL集团相关负责人称。
在产业链中,加工制造的附加值最低,为摆脱低端化,惠州产业转型升级正朝着“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环节进军。作为惠企巨头,以TCL为代表的老牌家电企业亦面临转型的问题。
近年来,TCL试图互联网化转型,打出“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组合拳转型战略,抢滩服务业等领域。
数据显示,在服务业方面,截至2015年12月通过TCL智能网络电视终端运营的激活用户已达1192.5万。同时,TCL通过欢网运营的智能网络电视终端累计激活用户已达1937.2万。游戏应用用户规模为438.5万,全球播累计激活用户于2015年12月突破475万。
正是基于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互联网化转型,TCL引领惠州产业转型升级,也巩固和提升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的地位。2015年1—11月,惠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14.13亿元,增长10.0%,其中电子行业增加值559.09亿元,增长5.7%。
相关
惠州将推七大工程发展手机产业
对于生产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的企业,当今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停留于低价取胜阶段,更关键是拼质量、技术等综合竞争力。惠州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方向。
因此,近年来,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大潮之下,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侨兴集团等惠州大企业纷纷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 美国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TCL作为惠企代表“再放大招”,携多款具有先进技术的智能移动终端、电视等产品亮相,吸引了不少眼球。这背后正是创新驱动的发力。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向记者透露,TCL多年来一直对技术创新执着坚持。2014年TCL集团全年申请297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100多项,是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前5位的企业,旗下华星光电在国内企业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申请量中排名第四。
李东生表示,“TCL集团新的企业定位是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在未来会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借助自身优势,深入国际化市场开拓。”
目前,TCL集团拥有研发机构23个,制造基地21个,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国际化网络覆盖之广,在国内所有企业中亦可谓难得。
如今,这一巨头将再次出发,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望迎来新飞跃。TCL集团方面透露,未来将积极推进“3053”计划,即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业务用3年时间进入全球前5,力争进入前3,年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将TCL打造成为全球行业领导性企业。
手机等产品高端化发展,不单是企业的追求,也是惠州市政府的目标。根据2015年11月发布的《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惠州将争取手机产量在3—5年内达到全国的1/4、全球的1/6,提升智能手机尤其是中、高端智能手机在产量结构中的占比,成为中国和全球手机生产制造中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惠州手机产销量在数量上虽然已经进入“世界级”,但质量和水平上距离“世界级”还有较大差距。“惠州要做大做强手机产业,当务之急是提升研发能力,借助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惠州将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创新创业促进、骨干企业壮大、综合品牌打造、人才引进培育、对外开放合作、城市环境提升七大专项工程,推动手机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手机之都”。
为打造“世界手机之都”,《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其中,2015—2017年为逐点突破期,在完成产业布局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引进品牌制造、工业设计和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企业等。
同时,全面发展期(2018-2020年)大力引进具有手机产业制造关键技术、软件与服务的重大项目,集聚一定数目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势均衡期(2021-2025年)则不断充实巩固手机产业集聚区的资源实力、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