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引才将更重高精尖缺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03.09.2014  22:13

  中新网杭州9月3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王晓婕)5年多来,浙江省通过出台“红卡”、人才驿站等引才政策机制,创建未来科技城等人才基地,开展海外引才、人才合作交流大会等引才活动,共吸引939名“千人计划”人才。在今天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称,今后一段时期,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在引进高端人才、顶尖团队上有新突破。另外,也将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

  据悉,为了招揽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省构建了由浙江省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厅、教育厅、科技厅等17家部门组成的引进工作小组。

  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浙江省不仅每年组织赴欧洲、美国等地引才,还在杭州举行了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宁波举办了人才科技周等活动。上行下效,浙江省11个市全部出台实施市级海外引才计划,90个县(市、区)中已有74个出台专项引才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还探索出了以才引才的机制。2012年,从美国回到宁波大学任教的陈忠仁,便将他的导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rubbs教授一同请到了浙江,成立了Crubbs研究院,研究高分子纳米结构及成型机理等领域。

  5年多来,为了让这些引进的“金凤凰”有一片天空可以展翅高飞,浙江省先后成立了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为龙头的30家省级海外人才基地,其中包括浙江大学、杭州高新(滨江)区等4个国家级人才基地。另外,也在余姚、义乌、嘉善等地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支持他们进行成果转化。

  引进了凤凰,浙江省思考着如何发挥他们的价值,也思考着如何帮他们解决最为棘手的资金问题。

  以“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为主题的海邦人才基金就是一个首开中国先河的创新。目前,海邦人才基金管理资产达20亿元,已投资20多个海归创业项目。

  考虑到浙江民营企业众多、民间资本充足的优势,浙江省还推出了“人才+资本+企业”的独特模式,制定出《引导各类资本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

  除了在事业上帮助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浙江有家一般的感觉?

  2011年,浙江省推出了“浙江红卡”制度。“美国有绿卡,而浙江有红卡。有了这张卡,在住房、贷款、出入境、子女就学等方面都很便利。”姚志文说。目前,该制度已为“千人计划”办理浙江红卡481本。

  五年的时间,是一个终点,亦是新的起点。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千人计划”将在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分别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加强管理,在引进高端人才上有新突破;启动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在引进顶尖团队上有新突破;以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为重点,在提升高端引才活动的实效性、影响力上有新突破;抓配套、抓长效、抓服务,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人才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在打造高端人才平台上取得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优化引才结构、提高引才质量、改善引才环境。”姚志文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