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广州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

13.06.2017  10:51

院士等高级人才最高提供1000万元住房补贴

2016年12月21日,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今年6月15日起,广州市“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团队”、“杰出产业人才补贴”等11个项目正式接受申报。这是自去年以来,广州市第二次面向海内外遴选和支持重点产业领域领军人才。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之中,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广聚天下英才,广州正在打响一场面向全球、布局未来的人才争夺战。在加快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过程中,链接全球的人才流动网络正在悄然成型。

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地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326万人,在穗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6人、“万人计划”专家95人、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46个、“广东特支计划”入选者502人……

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不断涌入广州,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全球知名城市评级机构GAWC近日发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显示,广州以均衡的综合实力晋升至Alpha-级,在国内的排名仅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

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广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制定出台实施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和产业需求导向,打造靶向明确、精准发力的人才引进新机制。聚焦建设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在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航运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与机器人、文化创意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5年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广州市连续举办18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累计吸引3.3万余名海外人才,推动6100多个高端项目落户,去年“留交会”更名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设立“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引导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目前已服务各类高端人才近1500名。

广州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直通车”制度。出台市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推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人大、政协及市直局以上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联系1-2名高层次人才,每年至少开展2次联系活动,面对面听取人才意见建议。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有255位领导干部与290位高层次人才建立联系,开展各类联系活动984次。

市财政5年35亿元支持产业领军人才

广州市级财政每年拿出7亿元、5年共35亿元支持产业领军人才。2016年,“1+4”政策文件总申报人数超过1.3万人。其中,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项目吸引8名“两院”院士、3名外籍院士、23名“千人计划”专家申报。有87%的申报项目集中在生物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市建立了一整套产业领军人才奖励制度。设立“杰出产业人才补贴专项”,每年对30名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产业人才,分三个等次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薪酬补贴。设立“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补贴专项”,每年对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和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按其贡献给予最高150万元薪酬补贴。

更加大人才安居激励力度,采取货币支持和实物配置并行方式,对院士等高级人才按不同层次分别提供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住房补贴。通过商品房配建以及政府购买、新建、改建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租10年的85—200平方米人才公寓。在穗全职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广州市户籍的杰出专家还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

广州市还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性公派留学项目“菁英计划”,目前已选拔资助198名优秀青年学子赴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实施企业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每年资助一批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出国(境)深造,每人最高资助10万元,2016年资助博士后34人。实施企业人才国际培训项目资助,每年选派5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际培训项目,最高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

以市场为导向全国首推创业领军团队资助方式

为抢占人才高地,广州市大胆探索,全国首推“股权跟投+无偿资助”“股权直投+无偿资助”“无偿资助”等三种创业领军团队资助方式,由入选人才团队自主选择。引入社会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对入选人才团队项目进行股权估值、尽职调查和入股谈判,财政资金与合作投资机构按1∶1的比例共同对入选人才团队予以支持。

政府的重视撬动了市场资源投入人才发展。除直接以资金资助领军人才团队外,还通过工作场所房租补助、贷款贴息、首购首用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对创业领军团队给予支持。如对首购首用入选人才团队企业创制的高新技术产品、发明专利产品或创新服务的单位,按采购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据估算,在每个项目上财政投入3300万元,至少可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亿元。政府股权投资不参与分红,相应分红全额奖励给入选人才团队;财政股权投资退出时,入选人才团队拥有优先回购权,5年以下退出的,转让价格按原值或原值加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在系列政策的激励作用下,2016年广州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目标数为20个,申报数达到241个,竞争比例为12∶1,申报热情空前高涨。

对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市外产业领军人才的企业,按其引才费用的50%给予补贴;对每年引进市外产业领军人才数量排在全市前5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每人1万元给予费用补贴,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对人才引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机制“人才绿卡”引才聚才安居广州

2016年6月,广州市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向来穗创业工作的各类非广州户籍海内外人才颁发“人才绿卡”,持卡人在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方面拥有市民同等待遇,有效解除人才后顾之忧。2016年6月以来,已累计发放人才绿卡2300多张,包括院士2人、“千人计划”专家12人、“珠江人才计划”入选者15名、“广东特支计划”入选者7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课题组长李万程是广州首批“人才绿卡”申请者。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多次承担美国NIH和基金会科研项目,曾获美国眼科学基金会“白内障研究杰出成就奖”,是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获得‘人才绿卡’可以和广州市民一样享受便利的生活条件,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来广州定居和就业”。广州瀚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峻岭是国际著名桥梁专家,1988年赴美深造,199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回中国创业前,孙峻岭一直辗转于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主持或参与特大桥梁的设计和建设。2005年,已在美国工程桥梁界奠定了“江湖地位”的孙峻岭决定放弃海外高薪和优厚生活条件,回到中国创业,他的公司最终落户广州。不仅因为这里水系发达,市场需求大,而且广东人开放、包容、务实,市场更开放。“十年过后,广州的开放包容仍然最好,我没有选错,高效的优惠政策提升了我们的归属感,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探索人才评价新机制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之中,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广州市对创新人才机制的探索一直不停步。为进一步扩大人才认定范围,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打破人才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体制内外一视同仁,无论是市属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单位人才,还是中央、省属驻穗单位人才和柔性引进、自主创业人才,都可以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享受相关待遇。

同时,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认定标准。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分为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三个层次,基本涵盖了科研、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重点领域,并根据每年人才需求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更加注重与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相结合,如将创业投资权威排名榜排名作为创投机构负责人申报高层次人才的标准。

实施更加规范的人才考核管理。强化人才考核,要求所在单位每两年对高层次人才考核一次,对于考核情况差、经整改仍不到位的,明确了终止资格、收回证书、不再享受相关待遇的规定,严格执行退出机制。

未来引才措施将更给力

下一步,广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以更大力度、更新举措,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构建更加开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抓紧研究起草《关于促进人才发展加快建设人才高地的决定》,瞄准战略科学家、金融人才、社会组织人才、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系统推进人才培育引进、使用评价、分配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破除阻碍人才成长、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瓶颈。

提高引才聚才精准度。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政策、资金、资源上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领域,聚焦最具发展潜力人才、团队和项目,量身定做人才政策,着力提升政策供给质量和效益。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要创业到广州、要创新来广州”的良好氛围。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及优先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为人才举办和参加会议论坛、进修培训、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引导支持服务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长5年、每年最高1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

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发挥好南沙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广州开发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示范带动效应,深化人才院地合作、国际交流,联合港澳推进国际人才职业资格互认。充分发挥“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在信息对接、专家服务、资源汇聚等方面的优势,探索“人才+项目+园区”的人才引进新模式。加快推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服务、交易、研发、孵化、创新发展于一体的市级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战略谋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功能,进一步落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作用,继续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