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看展览、赏演出、学才艺……新春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在广绣、广彩、广州榄雕等非遗传统项目中“漫·悦古今”“漫·美生活”,在粤韵十足的专场演出里近距离感受广东醒狮的动感、从化水族舞的欢乐,在系列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中“向美而行”……新春佳节期间,市民可以在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里享受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活动,体验传统技艺文化之美,感受生活不同凡响的美好,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吉祥年。
参与体验,了解传统技艺制作流程
体验精彩的非遗活动,是这个新春假期市民热选项目之一。
近日,在广州市文化馆,不少市民参与“漫游新园——在文化馆遇见美好生活”主题活动,跟随广绣、广彩的老师体验这两项非遗传统项目。
“勾勒、描线、填色,每一次下笔都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市民许女士带着孩子了解和体验广彩,在她看来,这样的活动收获颇丰。跟朋友结伴来逛文化馆的阿海表示,在传统文化课程里感受到非遗指尖之美,“非遗传承人心灵手巧,他们对技艺精益求精的坚守和执着让人赞叹”。
据悉,在这个新春佳节,“漫游新园——在文化馆遇见美好生活”主题活动主打“当代都市园林生活方式”,将手作、家具、衣饰、香茗、美食、书画、音乐、戏曲等人文活动融入建筑、水石、花木、禽鱼等宛若天成的园林自然景致中,让市民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天人合一的意趣。
市民可参与1月26日“西关水菱角制作体验”“广彩体验”、1月27日 “榄雕体验”“木雕体验”等,活动主办方还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大家了解手工技艺的历史文化,体验传统技艺制作流程。
此外,在文化馆内,市民可参与中式茶文化体验活动,识茶品茶,煮一碗茶汤,穿越古今体验更有仪式感的相聚时刻,收获都市生活中一份独特的宁静。在岭南锦绣创新展示区内,服饰相关体验活动正在开展,活动以织染绣等岭南服饰类非遗创新成果为展示内容,分别展示广府、客家、潮汕服饰。春节期间还设置了《人间草木 中国颜色展》,展现植物染材的运用、植物染传统技艺、植物染创新设计的可能性。本区域还邀请埔衣坊带领观众制作中式扣艺和感受莨纱绸的穿搭,深度体验传统莨纱绸服饰文化。
非遗展览、专场演出均不容错过
到艺术馆看展成为不少市民过年的新方式。在广州市文化馆,除了以体验的方式感受非遗之美外,还可以通过两个非遗专题展览,穿越广州千年历史,看广州非遗的源起和繁荣。
其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是由广州市文化馆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专题特展,这是“非遗+博物馆”的一次深度融合,是广作传统手工艺历史华章的展现。《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通过“粤韵流芳”“食在广州”“岁时节庆”“医养岭南”“南拳强身”“广作华彩”“羊城古仔”七个部分,展现广州非遗整体面貌及其所反映的花城千年文脉,通过多媒体影像、传奇名作等展陈内容,带市民“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大家发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大年初五上午,广东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广东醒狮表演将欢腾起舞。色彩丰富、欢乐祥和的水族舞表演将在年初五下午跟市民见面,市民可以跟随水族舞巡游,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大年初六下午,“粤享新年·六六大顺——广州市文化馆新年惠民专场活动”涵盖歌舞、曲艺、魔术、器乐、粤语相声等多种表演形式,特邀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黄俊英,研究馆员、国家一级演奏员黄会基,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三哥饰演者彭新智等艺术名家共聚一堂,给大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与市民游客朋友一起欢乐过大年。
艺术不设限,公开课覆盖全年龄段
《粤韵存芳华》岭南音乐佳作赏析讲座、《想象无极限》魔术与社交礼仪教学体验课、《一花一世界》中西插花技巧体验课、《东方风韵》旗袍仪态课程……1月26日(正月初五)至2月9日(正月十九),广州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精选20场优质课程,持续向市民免费开放,让艺术的气息沁入人心。
为精准对接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以覆盖全年龄段为核心,围绕“良辰美景”“玉成其美”“各美其美”“尽善尽美”“成人之美”五大主题,课程内容涵盖书法、舞蹈、美术、音乐等文化类别,涉及艺术培训、讲座、非遗体验课等形式,为市民提供多元多样的课程体验。同时,《福兔踏春来》主题创意美术体验课、《新春赏琴音》古琴赏析课、《宫灯庆团圆》广式红木宫灯制作体验课等部分课程主题更是深度契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节庆特点,在迎福纳瑞、祥和美满的年节中尽显鲜活,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心意满满、丰富多样的新春文化盛宴。
据了解,本次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除了举办线下课堂,还将融合5G直播技术,搭建全民艺术普及线上平台,让更多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累累硕果。同时,受到群众认可的优质产品将生成数字资源,在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集中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公共文化“开放式中央厨房”,促进公共文化供需在“云端”对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点单供给,把优质的文化服务配送到市民身边。这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不仅将加快新型全民艺术普及项目的培育开发,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衔接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体系;还将实现艺术普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数量与品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