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16.03.2017  17:35

国务院部署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地名普查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自1980年开展第—次地名普查工作以来已有30多年。这30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区域面积的逐步扩大,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乡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等诸多因素,导致许多老地名逐步消失,新地名不断涌现,使得第一次地名普查的资料显得陈旧过时和不齐全,远不能反映阳江市地名的现状,也无法适应当前进行地名管理和开展地名公共服务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全面掌握地名现状,注销废弃地名,补充新增地名,同时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开展地名普查是开展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地名普查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社会服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地名的公共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往出行服务;二是为政府社会行政管理服务;三是地名还具有为政治服务、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等功能。所有地名工作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认真搞好地名普查,因为它是开展各项地名公共服务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掌握详尽、准确、规范的地名信息,才能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地名公共服务。

开展地名普查是服务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

地名普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事关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依法实施有效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积极开展阳江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各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阳春市承担地名普查任务,江城区(含海陵区、高新区)、阳东区、阳西县承担地名普查补查任务。全市各级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积极作为,有序开展了机构组建、技术队伍招标、资料搜集整理、外业踏勘、地名标准化处理和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等,形成了市、县两级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阳江市普查工作的具体措施

组建普查领导机构,制定普查方案。阳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民政局、阳江军分区、市发改局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阳江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部门联络制度。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国务院、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普查实施方案。2016年4月,《阳江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补查工作实施方案》、《阳春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补查工作实施方案经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已印发各县(市、区)执行。

强化普查保障支撑,夯实普查基础。目前,阳江市落实地名普查经费共829.42万元,其中市本级10万元、阳春市242.76万元、江城区(含海陵区、高新区)106万元、阳东区272.5万元、阳西县198.16万元;各地均落实了普查人员和办公场地,并借助报纸、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发放宣传单,建立地名普查宣传栏,广泛宣传地名普查的意义和法规知识,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的最新动态,争取地名普查工作得到社会各方支持,为顺利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落实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普查培训。阳江市积极推进政府组织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目前全市4个县(市、区)在落实专业技术队伍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阳春市、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经过公开招标,均已落实了地名普查专业技术队伍。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地名普查培训。

逐步推进地名调查,规范地名管理。各地组织人员以1:5万、1:1万地形图为基础,以“一普”资料、地名志、专业志及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作补充,编制了地名条目表(草表)和预填地名信息登记表,全面收集与地名相关文字、图片影像、地名志等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审定后按内容进行装订,为下一步全面调查核实做好准备。同时,认真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和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印发了《阳江市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阳民通〔2016〕131号),要求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和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狠抓落实,确保完成阳江市地名文化保护和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任务。

严抓普查质量打造精品优质工程

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可以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开展地名普查试点,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是普查的生命。阳江市切实加强质量控制,全力打造地名普查精品优质工程。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健全制度规范,严格过程管理。强化普查过程管理,前移质量关口,严格审核把关,加强检查验收,通过自我检查、专项督查、抽样调查、定期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个普查环节的监督检查,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根据地名普查和管理需要,阳江市将按照“围绕普查搞宣传,搞好宣传促普查”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宣传,使地名普查工作为人民群众熟知;组织开展地名普查进社区、进校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通过活动讲好地名故事,感知地名文化;及时组织开展地名理论研究,编纂地名理论书籍、地名图录典志、地名普查纪实等图书,通过理论研究推进普查、深化普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格局,使地名普查更接地气、聚人气;广泛宣传地名普查的意义和法规知识,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的最新动态,争取地名普查工作得到社会各方大力支持,确保按时完成阳江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