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一台二手的3D打印机 三年研发出三代3D打印机

25.03.2015  11:09

3D打印产品。记者 赵浛锐 摄

鸿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武小刚介绍3D打印技术。东莞时报记者 王欢 摄

买回一台二手的3D打印机

三年研发出三代3D打印机

横沥草根武小刚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能打印模具市场超过八成的产品

东莞时间网讯 照明、温度、伺服、激光、电源。熟练地操作这五个绿色的按钮,这台自动化设备就可以打印出精美的工艺模具,即使是三维的也不在话下。

这台自动化设备就是时下模具行业最流行的神器——3D打印机,这五个按钮集中了最核心的控制系统。研发者武小刚最自豪的是,这种3D打印机是他一手设计、研发、组装起来的。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3年的工厂生产测试,现在经他手研发出来的3D打印机已出了第三代,“若资本雄厚一点,将研发第四代,能打印珠宝黄金首饰产品。”

武小刚是绝对的“技术控”,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与3D图纸和模具厮守,即使现在已研发出第三代3D打印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鸿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但武小刚也没松懈,“每天晚上从没在12点前下过班。”

购买的二手3D打印机精度不高

武小刚自报家门,“我是甘肃人,1998年大学毕业,理工科专科学历。2002年南下,一直在模具行业担任技术人员,从事研发工作。”现在已成立公司,只有18个人,八成以上是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围绕3D打印技术转。”

真正让武小刚进入3D打印机产业,得从一台二手3D打印机说起。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小刚第一次接触到3D打印机。“新奇又高效。”于是,2008年武小刚和拍档合伙购买一台二手的3D打印机,开始从事对外模具加工服务。

“那台设备从虎门购入,花了差不多40万元。”武小刚说,这台二手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不够高,往往需要后续打磨加工。但客户对产品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做得更精细。

武小刚当时想,自己研发一台高精度的3D打印设备该多好。他立即行动起来。得益于平时在模具行业的积累和人脉,他的构想得到深圳一位3D行业的博士的支持,“即使现在有什么难题,也可以深夜给他打电话。”

从2012年3月开始自主研发激光快速成型3D打印机,到2014年3月初卖出第一台,历时整整两年。武小刚记得,“从预想开始,到选材、选配件、设计图纸、外发加工,再自行组装调试,终于看到自己研发的3D打印机打印出精美的产品,感觉就像得到了一个孩子,确实高兴。”

资金积累是关键问题

目前模具行业内一些设计复杂、块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模型加工,往往会选择3D打印机来完成。精度与效率,通常是衡量3D打印机的关键指标。

武小刚坦言,“我们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在精度方面完全没有问题,目前至少是行业内前茅。不过,我们的效率可能比同行业水平低20%左右。”

这正是武小刚努力的方向,在短短的三年内,推出三代3D打印机,但受制于资金和技术,武小刚一直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武小刚表示,LP3D打印机打印的分层厚度是0.05mm,由于利用数字光处理技术,打印的模型会更具质感。“但这意味着需要更高精度的原材料和资金。”对于创业刚起步的技术员来说,武小刚坦言还是有压力的。

因此,只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控制人工成本。武小刚的团队里没有后勤人员,18个人基本上都围绕着技术转,一步步地完善3D打印机,“从303,到480,再到现在600,我们已推出了第三代。”若有雄厚的资金,一两年可以研发出第四代。

最令武小刚欣慰的是,“我们的客户,都非常认同我们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目前,武小刚已设计出自己的商标,“表面上只有5个简单的按钮,但集中了最核心的控制系统。这台3D打印机就是我们亲手研发组装起来的,能打印目前模具市场上超过八成的产品。”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让武小刚充满了底气,“第二代3D打印机我们只卖50万/台,但同档次的市场价是130万元。”

虽然中间有相当大的差价,但武小刚仍坚守自己的诚信底线,“我们有精度缺效率,目前有这么多客户认同,已经非常感动了。”

武小刚认为现在还是原始积累阶段,“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大,关键是资金积累。但即使有好产品也不能漫天要价。研发新一代3D打印机,有时真急不得,得一步步地来。”

不过,武小刚很自信,“别看我们这个地方小,但目前公司一个月可生产出10台激光3D打印机。前年产值才200万,2014年就实现1000万元。”此外,他还透露,曾接到一家企业500台家用型3D打印机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