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康复医院用3D打印机装配我市首个打印假肢

31.12.2015  11:37
国家执业假肢制作师、市残联康复医院假肢矫形器装配中心主任李凌峰向记者介绍了该男孩情况。李凌峰告诉记者,2013年医院购入3D打印机,当时主要是用于快速打印难以制模的零配件、康复类小辅具,而将3D打印运用于假肢制作则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

市残联康复中心技术人员展示打印组装完成的3d假肢。(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黄焱

  首个3D打印假肢即将在我市亮相,一名5岁男孩将成为全市首位体验者。近期,市残联康复医院将免费为其装配“3D手”。

  “孩子双手手掌发育不全,其中的四个手指都只有第三指节,且粘连在一起,右手拇指缺失。”国家执业假肢制作师、市残联康复医院假肢矫形器装配中心主任李凌峰向记者介绍了该男孩情况。他说,目前已完成该男孩手部数据的采集以及图纸基本设计工作。此前,该院已为6岁的宁夏男孩刘斌(化名)制作了一只“3D手”。记者看到,3D打印假手的每个手指有两个“关节”,手背有3根弹力绳索代替“肌腱”,佩戴者使用腕力拉动手指即可控制假手,实现抓握功能。记者看到,“3D手”成品像“变形金刚”的机械手一样“酷炫”。

  李凌峰告诉记者,2013年医院购入3D打印机,当时主要是用于快速打印难以制模的零配件、康复类小辅具,而将3D打印运用于假肢制作则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建模是最困难的,制作一个长方体带凹槽的抓握康复小辅具都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他说,当时网上有基础模型公开源,他们就是利用基础模型不断试验,制作了自己的模型。可当时每个配件打出来怎么连接起来也不知道,通过不断试验,一步步摸索出了经验。“现在还在摸索中。”李凌峰表示,目前他们已尝试用PLA、ABS、尼龙等材料打印义肢,“肌腱”的材料、义肢的模型等都仍在改进。

  据了解,相较于肌电假肢,3D打印假肢有平价、轻便、个性化的优势,更适用于儿童。李凌峰解释道,传统肌电假肢价格三至五万元,且适用范围较小,而3D打印假肢只需1000元左右而且能“私人定制”。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差不多一年就要更换一个义肢,使用3D打印假肢大大减少了花费。此外,因肌电手重量更重,成人佩戴者都需要一个月训练使用,儿童配合性更低。但根据刘斌的使用反馈,他用了一上午就可以用3D打印假肢抓握香蕉、玩偶等物品。

  “未来,我们将朝着增强3D打印假肢耐用性、扩大使用范围方向努力,研究3D技术在下肢方面的运用。”李凌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