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旅,引乡贤,打品牌:抓住机遇力促陆河新农村建设

20.02.2018  12:42

        2月19日,大年初四上午,2018年陆河读书会新春论坛在陆河县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举行。陆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雪丽、陆河县团委书记刘志扬、陆河县图书馆馆长彭素云,以及陆河读书会成员近100人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陆河,新发展——重新认识建县30周年的陆河”,邀请了彭煌、叶小柳、朱汉斌、罗俊杰四位嘉宾分别就新陆河、新经济、新农村、新文化四大版块进行分享交流,并阐述他们的观察或体会。其中,朱汉斌、罗俊杰、叶小柳被聘为陆河读书会指导顾问。

        以下是我的发言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书友:
        大家过年好!
        非常感谢李楠的邀请。我和李楠第一次见面是在2016年首届滑梅论坛上,他当时邀请我加入陆河读书会,我答应了。两年后,李楠希望我在2018年陆河读书会新春论坛上讲下“新农村”,我也答应了。我想,这就是缘份,更是乡情。
        乡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情怀;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漫长农耕文明的腹地原乡,更是无数人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我想,这就是选择,更是生活。
        进入21世纪,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突飞猛进,乡村衰落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了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近250个自然村消失。那么现在呢,全国的自然村已只有200万个。随之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等趋势加剧。
        中国走出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时代,走上了工业文明时代,并且在向生态文明时代前进。有学者指出:农耕文明时代,中国乡村以自然为中心,是低效循环且平衡的一种状态;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乡村以物质为中心,是规模经济形式,是一种充满竞争、高效却失衡的状态;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以文化为中心,是城乡再次融为一体,满足个性化需求,高效且又平衡的状态。
        我来自农村,出生在河口镇新华村委管屋寮村,这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小时候家里穷,住的是简易土坯房,而且还是两家人住在一起。一到下雨天,房子就漏水;遇到刮台风,父亲还要爬上屋顶“捡瓦”(即把破坏的瓦片换掉和把移动的瓦片复原)抢修。正因为如此,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多读书、读好书。
        那时,不但我家里穷,我们村也“”。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来源,村庄也没有统一规划,房屋破旧不堪;村道没有硬化,村里没通自来水,没有路灯,更没有垃圾处理等设施,可以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在我看来,农村就是家乡而已,没有任何别的意义。
        我是1995年离开家乡到广州读书、然后留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父母则留在农村和弟弟一起生活。多年来,虽然我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可我的根依然留在陆河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也时刻关注和关心着家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建设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推翻了“贫穷”这座沉重的大山,不仅延续着乡愁,还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如今,村民富了,村美了,人笑了,农民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我们村有这么大的变化,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其次是要感谢外出乡贤朱乃强先生;再次要感谢村民齐心协力共筑美丽乡村。早在十几年前,朱乃强致富思源,率先回到家乡铺桥修路。近年来,朱乃强又从繁华的深圳回到家乡,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和环境美化。事实说明:一个村有了乡贤,这个村的品位、影响就大不相同。
        我们村(含管屋寮、背头塘、中心岗、鹤仔田)是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现有村民1000人左右,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和传统的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2017年创建示范村工作以来,我们村发出了“乡贤兴村”的号召,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努力打造成为新华村北部片区的新农村生活文娱中心和田园观光村庄。
        谈到发展经济,自然离不开招商引资,开门做生意,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个确实不是我的强项,在座的商界大咖自然有很多金策良言和好点子、好创意。那么,我就从多年来采访政府、院士专家和商界精英的经验上,提出一些看法,敬请大家指正。
        我认为,陆河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着十九大报告精神进行,一切农村建设规划与实施,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方案、指明了新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
对于我们陆河来说,乡村振兴是乡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
        陆河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要在制度顶层设计上做好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不摆“花架子”,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资源、区位优势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二是乡贤带动,共商共建,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参谋建议、桥梁纽带等作用;三是坚持民事民议,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贤及其组织作为一种文化在不断复兴,尤其在村民自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乡贤文化平台,建立乡贤联系机制,激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打造陆河文化旅游品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个人认为,陆河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结合客家文化特色,找准客家历史文化与时代文明的结合点,突出乡村特色,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客家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秉持谦虚勤奋的态度,在各行各业上都不泛优秀的人才。水唇镇螺洞村打造的“世外梅园景区”就是最好的例子。
        各位领导、各位乡亲,我离开家乡已有20多年了。但每每想到家乡,都热血澎湃,魂牵梦绕。所以,我经常和在外的乡贤大佬们聚会,或相互扶持,或共叙乡情。今天,我在这里表个态,今后,无论是家乡建设,还是在外乡贤需要,我都义无反顾,热诚相助,齐心协力,为政府分忧,为乡亲解难,共同建设好家乡。
        农村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也是我们客家人的根。五千年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就是乡村,承载着所有炎黄子孙美丽乡愁。2018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也是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年。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开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一齐努力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