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学校逐渐消失 随迁子女上学成难题

20.06.2014  16:45
  6月16日,郑州市二七区德全小学学生在上最后一堂课,明天期末考试后学校就不办了。随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加快,许多打工子弟学校正在悄然消失。

  “学校拆迁后,这些孩子上学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学校虽然简陋,但解决了很多流动儿童的上学难题。”一年级班主任李朝丽老师黯然地说,她指着坐在前排的一名正在埋头写字的小学生对笔者说,“像这个解家豪,聪明伶俐,反应快,学习也好,不知道开学后他会去哪里上学?

  四年级的梁静沙来自许昌县农村,数学学得不好,在全班59名学生中,成绩是倒数几名。他从小在郑州长大,爸爸是装卸工,妈妈在早点店里打工。学校拆迁后妈妈准备带他回老家上村里的小学,条件和这个学校差不多。“不想上大学,因为考不上。长大后随便干什么都行。”跟笔者交谈时,他一脸不在乎地说。

  张立柱这几天正发愁把女儿转学到哪里,小学要拆迁的事他刚刚听说。女儿张娇娇在德全小学上四年级。他来郑州6年了,平时以打零工为生。“小区的房子房租都上千了,我们根本租不起,只有想办法去四环外的学校碰碰运气了。” 他最怕学籍转不过去,当初孩子户口本和出生证上的出生日期对不上,折腾了好长时间才入学。

  四年级学生刘雨晴,一家住在学校所在的张魏寨村的一处废弃菜地的房子中,没有登记,也没有门牌号,只有15平方米,四周被垃圾包围,异味扑鼻。刘雨晴的父母到郑州多年,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极不稳定,老家项城市的几亩地也租给别人耕种了。因为附近老代庄和张魏寨村拆迁,现在几乎无活可干,失去80%活源。刘雨晴的爸爸打算先送她去附近一个小区里的私立学校过渡一下,估计那里早晚也得拆。“像我们这样居无定所,又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哪里适合就去哪里发展,只是苦了女儿了。

  校长释德全说,前一段已经给二七区樱桃沟村一个学前班送去了十几套桌椅。学校虽然不办了,300多套桌椅大多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准备送给仍在坚持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

  今年德全学校的101名六年级毕业生中,一半多的学生考上了22中、81中等公办学校,学校办学13年来总共送走毕业生1000多人,这让释德全感到很欣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涌进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问题,替公办学校分担了一部分入学压力。20年来,郑州打工子弟学校从高峰期时多达上百家,跌落到只剩今天的十多家,其余大多是随着城中村改造而消失。

  遍布郑州市的228个自然村,如今已有170余个获批改造,剩余城中村改造今年也全面启动,在如火如荼的城中村改造中,栖身其中的打工子弟学校也不能幸免。

  当下,在河南省郑州市,许多打工子弟学校正随着城中村改造而逐渐消失。郑州市二七区就有3所打工子弟学校将随着城中村的拆迁而关门。据一名打工子弟学校老师介绍,学校关门后,一半多的学生将返回老家上学。

  专家呼吁,政府在进行城市大面积拆迁改造的同时,也不应遗忘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让这些同在蓝天下的流动儿童也享有一张安定的课桌。

编辑:潘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