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广州警方“打拐” DNA技术让8名被拐儿童回家

16.03.2017  11:24


在广州警方的帮助下,广州市救助站内被拐儿童叶某(中)终于与亲人相认,一家人喜极而泣。通讯员岑柏瀚、张毅涛、李嘉靖摄  

2016年是“打拐”工作技术大升级的一年:5月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被称为中国版的“安珀警报”;11月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二期上线,新接入支付宝、手机淘宝、腾讯QQ等数家新媒体和移动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各地“打拐”工作有效推进,帮助失踪儿童找到回家路。

近日,笔者从广州市公安局打拐办获悉,去年广州公安破获拐卖案件12宗,解救被拐妇女6人,被拐儿童5名,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利用DNA比对找回失踪被拐儿童8人。

DNA鉴定让失散家庭团圆

今年2月6日,在越秀区福今路上,张顺利夫妇时隔22年终于见到了2岁时被拐的儿子阿辉(化名)。1995年10月12日晚,2岁的阿辉在广州冼村一烧腊档口旁被人抱走,在警方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通过DNA比对终于和家人团聚。

据了解,几年前张顺利让女儿在寻子网站登记失踪儿子的信息,并在天河公安分局进行采血,资料于2015年5月入库。2016年11月,张顺利夫妇的DNA与一个叫阿辉的孩子比中,通过多方寻找,终于在今年春节期间和儿子相认。

像张顺利夫妇这样的寻亲故事并不是少数。2016年7月,家住广州白云区的李红亮的DNA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公安局采集的刘兴顺夫妇的DNA样本成功比中。在广州公安民警的陪同下,刘光亮时隔25年在云南见到亲生父母;同月,在广州打拐民警的帮助下,家住湖南的周女士在广州市福利院里找到了失散8年的儿子……

我们帮助寻亲群众有个原则,就近采集DNA,只要来到这里,我们就一定会帮助他。”负责“打拐”工作的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刘警官表示,打拐办在接到警情后会安排靠近事主报警或求助的派出所采集DNA样本,派出所再统一交技术部门进行检验和比对。

刘警官告诉笔者,广州涉拐卖案件相对较少,真正发生拐卖的一年只有几宗,打拐办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好管理等“打拐”基础工作,增加“打拐”比对,为失散、被拐的妇女儿童寻找亲人。

据介绍,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广州公安在上级公安部门的领导下推行DNA采集比对创新机制,除了对常规的涉拐案件受害人亲属进行DNA采集外,还主动扩大采集范围,寻亲家长、福利院和救助站里来历不明儿童、流浪乞讨的不明身份儿童等均列入采集比对工作范围内。依照就近原则,寻亲人员可到就近的公安机关采集DNA样本。

据了解,去年广州市加强被拐儿童父母、不明身份流浪儿童的DNA采集服务,共采集“打拐”DNA样本106例,为民政局救助和福利系统采集DNA样本71例,已全部进行入库比对。去年共比中寻亲DNA样本9例,找回失踪被拐儿童8人。

一般失踪案件找回率达90%以上

3月13日傍晚,从辽宁大连远道而来的李先生在广州白云警方的帮助下,终于在天河区见到了自己失联10多天的女儿。原来,李先生与自己的女儿小李(16岁)在2月23日发生争执,女儿离家出走,经初步排查了解到女儿目前在广州,于是李先生来到白云区三元里派出所报警,经过信息上报、统一部署和协调以及大量摸查走访,民警终于在13日晚找到了小李。

去年我们接到的905宗警情大部分都不涉及拐卖。”据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全警官说,“真正涉及到拐卖的,立刻追踪一般可以破案,不涉及拐卖的90%以上都可以找回”。

全警官表示,遇到失踪警情时,打拐办首先要通过系统查找和线索排查确定走失人员是否为被拐卖情形,如果是则与各分局及时协调全力侦办,一般失踪警情则指导分局取证调查。

对于真正的拐卖案件,由于常常涉及到异地侦办,加之积案线索缺失,核查难度大,侦破并非易事。

值得庆幸的是,依托公安部建立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全国各地的一线“打拐”民警都能即时上报各地儿童的失踪信息,并通过移动应用实时向周边群众推送。刘警官介绍,民警在系统上不仅能迅速获知线索,与其他省市“打拐”力量形成合力,还能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力促进了“打拐”工作。

唤醒全社会的儿童保护意识

打击拐卖儿童犯罪,除了提升法律的覆盖面,增强惩治力度外,更需要唤醒全社会的儿童保护意识。”刘警官表示。

据了解,在广州市接到的失踪警情中,大部分是由于家长疏于管理或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离家出走等情况。

刘警官告诉笔者,去年在番禺区,一位父亲抱着2岁男孩在沙发上睡觉,大门敞开,有一路过的人看到了,就趁机悄悄摸进去抱走了小孩,父亲醒来后立即报警,所幸警方最后找回了孩子。而就在3月初,白云黄石派出所的民警连续奋战30个小时找回了离家出走的14岁女孩。

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儿童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议对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开展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并联合社会力量,提供相应的保障。

此外,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某教育机构的相关负责人陈倩薇建议,家长首先要倾听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可靠的依赖,保持家庭和睦,让家庭成为孩子的港湾;在学业上“不以成绩论英雄”,多赏识孩子。同时,她还建议学校和家庭要一起努力,共同筑起孩子的安全防护网。

(记者吴珂 通讯员岑柏瀚、张毅涛、李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