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打破收费怪圈根本在于管住权力之手

27.06.2014  00:00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提出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治理乱收费、乱罚款的“硬手段”,迈出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一步。然而,晒清单仅是个开始,要想真正打破涉企收费怪圈,激发市场活力,核心还在于管住政府的手。

  涉企收费,一笔糊涂账,持续多少年。至今,实际费负究竟占到企业负担多大比例,恐怕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真正说得清。全国人大代表周联清曾在今年两会时展示了一组调查:国家有关部门行政事业项收费有近200大项,大部分的收费项目下还派生出许多细项,一些企业缴纳的大小收费项目甚至达上千个。

  针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国家曾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予以清理、整治。然而收费项目并没有明显减少,不少刚被清理,转眼又改头换面“”了出来,而且花样繁多:一年收一次的变成几月收一次,部门不收了换成协会或中介组织收。种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连着相关部门机构的利益。至今,仍有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机构依赖向辖地企业收费养人。

  随着改革的深入,如何切断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攻克利益群体的抵触情绪,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应对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变数和问题,避免旧陋习未除,新陋习再添等等,都是考验,需要政府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去推进,更需要标本兼治的“硬手段”。

  通知提出,坚决查处各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建立企业负担调查信息平台,完善举报和反馈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就是旨在晒出“收费清单”,厘清权力边界的同时,强调规范、立下依据、接受监督。只有卸掉企业不该有的压力,才能真正激发出它们投入市场竞争的潜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