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最好的舞台,三水拿了一手什么好牌?

27.04.2017  09:34

5月3日,佛山市三水区2017年上半年重点项目投融资签约仪式将如期举行。项目签约总额约合250亿元,涉及金融、科技、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30多个招商项目,创下三水招商引资历年同期之最。

自迈入“县域GDP千亿俱乐部”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为三水带来新一轮重大机遇。在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战略当中,作为“佛山新引擎”的三水正在如何作为?未来将如何发力?今日起,《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将陆续推出“佛山新引擎 三水勇担当”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世界(中国)500强企业近40家,上市梯队企业约达60家,今年冲刺年度新增147家高企,安排总投资2132.37亿元实施198个重点项目,投入12.8亿元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投入36亿元新建一批公立医疗机构……在三水的发展历程中,叠加优势从未有像今天那么凸显。拿着一手发展“好牌”的三水,在新一轮发展中也增添了无限信心。

这是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也是区域竞争加剧的时期。当前,迈入“后千亿时代”的三水有了更清晰的区域定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大舞台,让企业扎根三水,就等同于站到中国最好的区域经济舞台上。三水又将如何打好一手好牌,挺进舞台的中央?

交通区位

东进西联”打造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桥头堡

在珠三角地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之下,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个城市构成的湾区城市群,其GDP总量将达到1.24万亿美元。这样的背景下,佛山作为中国第六大,广东第二大工业城市,正加快联手广州这一世界级金融城市和科创中心,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构建“广佛超级城市”。

立足珠三角,对接大西南,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大缩短了时空的阻隔。从珠三角到北部湾,以产业协作分工为核心,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完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强势崛起;从广东自贸区到东盟自贸区,以要素便捷流通为目标,一个对接“一带一路”的区域大市场加速形成。

三水位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带融合”位置,交通的大发展,始终引领着三水不断放大自身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向东接受广深、禅桂等地的“溢出效应”,向西辐射带动粤西地区乃至大西南,把“三带”打造成产业共建圈、区域协作圈。

事实上,拥有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的三水,一直是广州打通中国内陆面向全球贸易的水运交通枢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未来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分别以不到40分钟的车程与三水连通;广茂铁路、贵广(南广)高铁、广佛肇城际轨道、广佛地铁在三水穿行;G321国道、G324国道,二广高速、珠二环高速、佛山一环、肇花高速、佛清从高速等8条干线将三水环绕在中心。

今日的三水,以“双飞比翼、三江汇流、四轨穿行、八线环绕”的强大优势,站在了泛珠三角经济动脉的重要节点上。

产业基础

三大千亿行动计划”助推现代产业量质并举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市,佛山市委、市政府坚定地把“发展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努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进一步打开了佛山进军“世界级超级城市群核心”的发展空间。

国家战略、广东机遇、佛山机遇,使三水作为佛山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实际支撑。2015年底,三水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千亿GDP大关,制造业产值达3000亿元。这意味着,三水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

近年来,三水通过发挥招商引资的拉动作用,推动百威、红牛、北汽福田、尼克佛山文化生态海岸、万达广场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三水。数据显示,目前落户三水的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已接近40家,推动饮料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走上集约集群发展之路,引领相关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同时,三水以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等为抓手,分别形成了上市和增资扩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改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梯队,促使存量企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数据显示,目前三水的上市梯队企业已经达到约60家;在2016年全区133家高企的基础上,今年三水冲刺年度新增147家高企;今年截至目前,三水已发动66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备案76个,备案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0.14%,完成年度目标38%。

抢抓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三水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实现较低的企业发展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依托成熟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由此,三水制定实施招商引资、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重点项目投资“三大千亿行动计划”,以大引入、大投放,筑牢产业基础和载体基础,向粤港澳大湾区舞台中心挺进。

同时,三水继续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建设院士工作室、组建国家级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等创新举措也在陆续实施。三水将力争到2020年,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3%以上。

城市价值

城产人”融合成就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随着长三角、环渤海乃至成都、长沙等内陆城市的崛起,珠三角人才“顺差”的优势正逐渐消失。去年,佛山提出要从“产城人”向“城产人”融合发展转变,其背后逻辑即是通过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新形态,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

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曾表示,过去三水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但相应的公共配套有所滞后,接下来三水要补齐短板,致力建设成为珠三角要素承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城产人”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个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将区域价值辐射到粤西地区,通过提升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

事实上,三水近70万的常住人口中,过半数集中在中心城区。有见及此,三水确立将三水新城、北江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新核,带动城市板块优化整合,同时以特色小镇理念引领各镇街错位发展的思路。通过打造“中心带动,镇街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同步推进交通路网建设,教育综合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商业布局优化,疏导人口在区域内部合理流动。

在教育方面,三水将实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计划今后几年内新增教育投入12.8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等五大配套工程,到2020年,三水要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育名城。在医疗方面,三水未来几年将投入36亿元新建一批公立医疗机构,到2020年,医疗卫生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如今,三水已经确立了全力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一个日渐显露的岭南水乡特色、环境宜人、公共服务配套现代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新形态,正成为三水吸引各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资源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可持续特色发展路径

过去几年,在三水从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的蝶变之路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印象,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生态之美。

这也说明了,在过去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三水始终未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数据显示,在全市土地开发强度超过30%的背景下,三水的土地开发程度仅为20%左右。同时,三水充足的水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还有待发挥。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认为,近年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发展制约的叠加效应逐渐明显,三水不但确定了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更为难得的是有着坚定的战略定力。这带来的是,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充分发挥了三水的生态优势,造就了不一样的千亿内涵,更让这种优势得以保存、延续,形成特色的发展路径。

黄福洪认为,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平衡,将会是未来三水最大的区域竞争“筹码”。他表示,重点项目推进聚焦三水长远的发展,招商引资着眼于动能转化,用好生态这一最大的筹码,三水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据了解,三水安排了总投资2132.37亿元的198个重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两类,包括交通、水利市政、产业、能源、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在生态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千亿三水”再出发的绿色竞争力。

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当区域竞争加剧,相对低价的土地、廉价的人工不再是优势,甚至成为与其他区域竞争的劣势时,三水给出的思考是:一流的营商环境将能带来更为持续的竞争力。

2016年,佛山市通过降税淸费,为企业减轻了280亿元的成本和负担,成为全国制造业的一个典型。2016年,三水区国地税全年各类税收减免达16.9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不含免抵调库)6.9亿元,今年还将加大力度为企业减负。

佛山有领跑广东乃至全国的行政服务效率,“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全国闻名。

在此基础上,三水也在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创新,强化政府对大数据资源的统筹和主导,促进数据共享和应用。推进“一门办理、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向经营类和工程建设类延伸,其中原本需要180天左右的工程审批被缩短至60天。同时,三水也在抓紧建设实体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政务服务终端“线上线下高效互动”的政务服务互通平台。推进国地税合作办税,一门办理,方便市民、企业办税。

三水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二十条”政策以来,各责任部门已经迅速行动,按照“第一季度完成制(修)订工作,第二季度印发实施,第三季度组织申报,第四季度落实奖励扶持”的进度要求,抓紧推进“二十条”配套措施的制定(修订)工作。不少工作还做到提前谋划、及早部署。截止到3月底,1.35亿元“助企转贷”融资专项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已为46家企业提供了104笔、约6.3亿元过桥资金。

为充分营造公平、法治营商环境,三水区纪委、法院、检察院正在着力构建“”“”政商关系,探索将三水打造成为特色安全发展区,让企业发展有安全、有保障、有尊严。

■声音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

找准了发展速度、效益、质量三者平衡点

千亿三水”的增长是集约式的增长,新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入园都很好地实现了向存量要增量发展,都体现了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过去几年,三水以开放包容、绿色发展、“城产人”融合的理念为平衡术,在发展速度、发展效益、发展质量中找到了平衡点。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华南区副总监翁照荣:

开放格局对接创新资源

三水外联交通格局完全打开了,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四通八达,与广州、深圳也形成了紧密的交通联系,将自身放在珠三角一体化的格局中去对接创新资源,是开放的举措,紧紧围绕制造业优势去构建创新体系,更是明智的选择。

知名时事评论员龙建刚:

放眼三水大地满目山清水秀

在江河纵横的广东,三水是最有水乡特色的。到三江汇流的地方一看,那种景象非常震撼,去云东海一走,那种景色也非常罕见。既有大气磅礴的雄浑,又有波澜不惊的静美。放眼三水大地,满目山清水秀,有水、有山、有湖,很难相信珠三角有这样的环境。

卓越环球集团董事陈建民:

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一流

与广州深圳相比,佛山有更多的可塑造性,在广深要在找到这样一块有山有水的地方很难。三水有着显著区位和交通优势,广佛肇城轨、高铁、地铁等交通配套的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加上佛山文化底蕴深厚、英雄辈出,有很多优秀有趣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

企业扎根三水发展有信心有活力

三水提出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为企业引人留人、增强创新活力坚定了信心。三水围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的目标,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并更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免除了后顾之忧,激发发展活力。

●统筹:王伯乐 莘常泰 三宣

撰文:林洛峰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