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大”

16.06.2014  11:54

  ●本报记者  刘奕宏  罗诚浩

  嘉应学院学生考研高成功率,引起了记者探究的兴趣,是怎样的老师培养出一批有出息的学生?记者了解到,在嘉应学院校园,有包括郭柏春、苑星海、曹知博、房学嘉在内的一批名师潜心于教学科研,恪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责。他们围绕着学科建设深入钻研,坚守讲台育人才,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引领着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照亮了梅子岗上的杏坛,传承周溪百年弦歌的文脉,在充实嘉应学院作为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大”。

   强师工程

  建构高水平的师资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和地位。嘉应学院近年来非常重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在制度建设、人才引进、资金投入、培训培养等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培养名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

  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嘉应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办法》、《嘉应学院教授、博士特殊津贴实施办法》、《嘉应学院名誉、荣誉、客座、兼职教授管理规定》等制度,同时调整《嘉应学院人才引进优惠条件》,修订了《延聘、返聘教授管理规定》、《教职工进修规定》、《嘉应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

  嘉应学院先后推选15名教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资助的国内访学进修项目,30多名教师参加嘉应学院资助的国内访学进修项目。十二五以来,嘉应学院共引进博士30名,硕士50名;选拔三届共49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4月,嘉应学院有专任教师1194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9人,具有副高职称教师3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52人。

  与此同时,学校聘请王佛松、张楚汉、江欢成等10多位梅州籍两院院士为荣誉教授。该校加强与国内各知名高校的密切往来,聘请各个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嘉应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通过借力借智,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加快搭建高水平的专业学科体系。

   立德树人

  良好师风闪光杏坛

  教师要立德育人,在具备良好的师德的同时,把师德贯穿在教学中,才能“桃李满天下”。嘉应学院将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工作,作为托起大学之大的魂,涌现出一群能感染成熟的、独立的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大学生、推动教学实效的教师群体。

  化学与环境学院的苑星海老师是学校的二级教授。他曾主持和承担过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及教材十部,其中,参编的三部教材入选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苑教授这样形容艰苦教学之路:“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有三项任务,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育人。而坚持搞科研是自己工作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苑星海教授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开展“三学会”讲课,激发学生兴趣,注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客家研究院原院长房学嘉教授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学者,客家研究院前身客家研究所于1989年成立之时,房学嘉挎背包,骑着自行车进村落,访民居,进行艰苦的田野调查活动,对客家历史文化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开启嘉应学院客家研究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方向,使被学界喻为“绣花”工程的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客家学引起国际汉学界的关注。

  美术学院曹知博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他来校工作13年创作1000多幅作品,包括 300余幅客家原生态景观绘画精品。为宣传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客家文化艺术衍生作品发挥了巨大影响。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郭柏春教授是一位师德典范。他身体力行厚积自身的师道之德,即言行上做到基于耻感、基于良心、基于气节的修养。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权威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高校德育心理学》、《德育过程审美论》等,在研究中阐发教育的意义和真谛,结合教学结出累累科研硕果,在学界影响巨大。

  在美丽的嘉应学院校园里,一群潜心治学、精心施教、循循善诱的老师们点燃启迪广大学子的杏坛之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