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梅州玉” 助推文化产业
■ 李东晓
叶蜡石是我国著名的工艺品用石,色彩缤纷,温润晶莹,其中久负盛名有寿山石、鸡血石等。梅州市第二届客家文博会,用梅州叶蜡石做成的石雕作品流光溢彩,引起收藏界的好评。乘着文博会的东风,笔者建议应该将梅州叶蜡石打造成“梅州玉”,进一步传承技艺,进一步激活资源,进一步撬动市场,力推“梅州玉”经济做大,梅州文化产业做强。
一、“梅州玉”的发展优势
1、梅州叶蜡石品位高,储量丰富。市志记载,“产于丰顺县汤西和北斗的叶蜡石矿属于在省内所特有的矿产”,丰顺县出产的叶蜡石油性好,石质细腻,硬度适合雕刻工艺品。据有关资料介绍,汤西叶蜡石矿床储量达到中大型矿床规模,而且开采条件好,方便露天开采,为发展“梅州玉”产业奠定良好的原材料基础。
2、梅州石雕传统源远流长。古时的广东石雕分肇庆流派、嘉应流派,嘉应流派可谓岭南石雕工艺的代表之一。我市的五华县自古就有“石雕之乡”的美誉。梅州石雕文化的积淀传承,不仅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石雕名作,驰名海内外,而且带动了石雕技艺的推陈出新,促进了石匠行业的人才辈出。可以说,发展“梅州玉”具备了技术和人才储备。
3、“梅州玉”分享工艺石市场发展红利。盛世兴收藏,翡翠、寿山石、玛瑙等收藏品种成为工艺石市场的焦点。在名贵石种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更多的收藏者将目光投向新兴的石种,寻找价值洼地,近年来,常有福建等地的商人前来梅州收购叶蜡石,制作工艺品,市场行情不断走俏,说明“梅州玉”的价值已经初步得到工艺石市场的认可。
二、“梅州玉”的发展建议
1、统一冠名。同属叶蜡石的寿山石、巴林石均是以产地来命名,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地理标志产品。这些命名虽有历史因素,但经过世代的口口相传,产品和产地都实现双赢。梅州叶蜡石可以统一冠名为“梅州玉”或“嘉应玉”,一则运用“玉”的字义,体现叶蜡石美丽、高洁的特征,二则突出梅州的地理标识,有利于与“世界客都”的知名度、美誉度的珠联璧合,提高“梅州玉”的市场竞争力,让梅州市与叶蜡石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拍卖原石。缅甸翡翠“公盘”是官方的翡翠原料石拍卖与交易会,极大地提高其在全球翡翠市场的主导权。这个事例表明对原料资源的上游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借助客家文博会的平台,设立梅州叶蜡石原石拍卖会,通过拍卖将叶蜡石原石的价格最大化,并以拍卖结果为“晴雨表”,对叶蜡石原石矿的产量进行科学调控、加强管理,逐步推高价值,扩大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分享工艺石产业的“大蛋糕”。
3、建好市场。信宜市对“信宜玉”的发展通过建设翡翠玉石加工批发零售市场,引导“信宜玉”厂商走产、供、销一体的道路。以市场为抓手,主动创造商机,有助于加快开放开发、招商招资步伐。我们可以设立大型“梅州玉”市场,吸引各地的玉石商人来梅进行投资“梅州玉”加工和销售,也可对经营规模逐年提高,带动作用大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扶持、信贷服务;或者采用产权合作、参股租赁等模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兴办或联办市场,使其逐步发展壮大。
4、加强营销。鞍山市专门设立“岫玉形象大使”,成为鞍山岫玉的一张亮丽名片。有了品牌形象作为支点,营销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要重视“梅州玉”品牌形象的塑造、宣传,聘请知名策划团队,借助主流媒体力量,以广告、活动等宣传方式来创新传媒,或者争取“梅州玉”雕刻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社会公众对“梅州玉”的关注度。要善于走组合式、联办式的发展之路,引入玉雕大师和著名玉雕品牌,免费提供工作室及“梅州玉”原石,创作“梅州玉”雕刻作品,积极参与各地的玉雕比赛,实现合作共赢、互惠联动。
5、培养人才。南宁市为发展玉石文化,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玉石雕刻技术培训班”,培养玉雕专业人才。从培养后备力量的角度来增强产业后劲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成立“梅州玉”协会,推动整个行业的人才资源联合和技术发展传承;通过评选“梅州玉”雕刻技艺传承人,借助名师大家的声望权威,充分发掘“梅州玉”在工艺石市场的历史积淀;并在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开设“梅州玉”雕刻技术班,对口“梅州玉”生产企业就业,满足产业发展对雕刻加工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蕉岭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