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加快粤东西北工业发展

21.05.2014  11:27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现状以及与珠三角地区对比差距,探寻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东西北  工业  分析

 

  2013年,广东省在“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目的是为了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使之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并明确提出要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作为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三个抓手”。由此可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节约集约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将作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未来广东经济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广东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业严重滞后。若不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珠三角的转型升级也将无法实现,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法保证。

   一、现状: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发展加快,实力有所增强

  (一)增长速度加快,实力稳步提升。

  自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等促进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战略以来,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3年,粤东、粤西和粤北三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941.56亿元、1568.87亿元和1281.1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3%、14.6%和10.5%,增幅比珠三角地区的8.7%高6.6个、5.9个和1.8个百分点。2008-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9.7%、13.1%和18.0%,增幅比珠三角地区分别高8.4个、1.8个和6.7个百分点。

表1  广东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2007年

2008年

2012年

2013年

2008-2013年年均增长(%)

增加值

增长(%)

全  省

14104.21

17612.94

22720.81

25647.24

8.7

11.8

珠三角

12019.76

14953.65

18639.71

20795.25

8.7

11.3

粤东

601.40

803.75

1623.17

1941.56

15.3

19.7

粤西

677.95

861.17

1350.43

1568.87

14.6

13.1

粤北

805.10

973.49

1107.49

1281.19

10.5

18.0

    

  目前,粤东西北三地已经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并形成初具规模的支柱产业。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13年工业增加值排前十位的行业已经成为了拉动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粤东地区:1、纺织服装、服饰业;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纺织业;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金属制品业;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3年,十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431.20亿元,增长15.7%,比同期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拉动粤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个百分点;占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7%,比2007年提高9.4个百分点。

  粤西地区: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农副食品加工业;4、金属制品业;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3年,十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3.11亿元,增长14.4%,比同期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略低0.2个百分点,拉动粤西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占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3%,比2007年提高7.2个百分点。

  粤北地区: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烟草制品业;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金属制品业。2013年,十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0.70亿元,增长10.6%,比同期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拉动粤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占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5%,比2007年略降0.1个百分点。

  (二)工业内部结构逐渐重型化。

  重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和制造水平,随着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内部结构也总体上向重工业倾斜,2013年,粤东西北轻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4%和52.6%。其中:粤东地区为65.6%和34.4%;粤西地区为37.8%和62.2%;粤北地区为31.5%和68.5%,除了粤东地区外,粤西、粤北两地工业重型化的特征明显,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珠三角地区的35.7%和65.3%十分接近,粤北地区甚至还有所超越。

表2  2013年轻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区 域

轻工业

重工业

全          省

37.8

62.2

珠  三  角

35.7

64.3

东西北合计

47.4

52.6

其中:粤东

65.6

34.4

        粤西

37.8

62.2

        粤北

31.5

68.5

  

  (三)产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园区是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而设立的,2013年,全省共有40个省级产业园,有规模以上企业1297家,其中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有32个。自广东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以来,装备制造、金属材料、五金电器、模具设备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及相关环节从珠三角地区转出,进入粤东西北的产业转移园,产业园区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13年,全省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99.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出22.7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增加值828.61亿元,增长31.1%,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出22.4个百分点,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7.3%,其中:粤东地区增长27.2%,粤西地区增长34.1%,粤北地区增长32.9%,增幅分别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出18.5个、25.4个和24.2个百分点,所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6%、22.4%和22.7%。产业园区较好地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部分地区的园区工业已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20.0%的市有阳江、河源、汕尾、湛江、韶关和清远等市,分别为39.8%、34.5%、31.8%、23.0%、22.4%和20.8%。增速超过30%的市有河源、阳江、揭阳、汕尾、汕头和茂名等市,分别增长53.3%、42.8%、38.9%、32.9%、32.9%和30.7%。其余各市除潮州市仅增长9.2%外,增长均超过20%。产业转移园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3  2013年广东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布情况

 

区域

工业转移园数(个)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增长(%)

占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全      省

40

1099.90

31.4

4.3

东西北合计

32

828.61

31.1

17.3

其中:粤东

4

186.61

27.2

9.6

          粤西

10

351.37

34.1

22.4

          粤北

18

290.62

32.9

22.7

  

  (四)高新技术产业初显峥嵘。

  随着产业转移战略的推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学、电子、通讯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些地区逐渐得到发展。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405.43亿元、292.13亿元,占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5.5%、1.1%,占比分别与2007年持平和提高了0.2个百分点。粤东西北部分市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所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甚至超过了一些珠三角地区市,象茂名、湛江、河源和韶关等市,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2.7%、47.9%、42.3%和32.0%;汕尾、河源市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20.2%、15.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在粤东西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部分产业已经进入该地区工业行业增加值的前列,成为当地工业的支柱,其中:粤东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粤西的石油化工,粤北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均进入本地区工业的前十位。2013年,粤东汕尾市的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8.83亿元,同比增长42.4%;粤西茂名市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比2010年提高了61.6个百分点;粤北河源市的手机产量已近6000万部,加上即将建成的中兴通讯河源基地,河源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

表4    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行业

2007年

2013年

增加值

(亿元)

占规上

比重

(%)

增加值

(亿元)

占规上

比重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

14104.21

 

25647.24

 

全省先进制造业

6364.43

45.1

12314.71

48.0

  其中:粤东西北

719.41

5.1

1405.43

5.5

全省装备制造业

4403.44

31.2

9132.36

35.6

  其中:粤东西北

230.14

1.6

362.09

1.4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

2883.08

20.4

6143.29

24.0

  其中:粤东西北

128.61

0.9

292.13

1.1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渐露头角。

  广东省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八大产业。“双转移”实施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粤东西北地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23.13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10.2%,其中:粤东地区完成134.46亿元,占比重4.2%;粤西地区完成59.15亿元,占比重1.9%;粤北地区完成129.53亿元,占比重4.1%。

   二、差距: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有很大距离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使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的增长速度加快,工业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粤东西北地区工业无论在总量、质量上还是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上均远低于珠三角地区。2013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647.24亿元,其中:珠三角地区20795.2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1%;粤东地区1941.56亿元,占7.6%;粤西地区1568.87亿元,占6.1%;粤北地区1281.19亿元,占5.0%,粤东西北三地共计仅占18.7%,虽然比2007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但差距仍十分悬殊。

  从传统产业看,2013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07.5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9.1%;粤东地区820.68亿元,占3.2%;粤西地区534.36亿元,占2.1%;粤北地区455.22亿元,占1.8%,分别低于珠三角地区15.7个、16.8个、17.1个百分点。

  从高新技术产业看,2013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73.1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2.9%;粤东地区161.18亿元,占0.6%;粤西地区31.74亿元,占0.1%;粤北地区99.21亿元,占0.4%,分别低于珠三角地区22.2个、22.7个、22.4个百分点。

  从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各占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13年,珠三角地区占比分别为23.6%和28.2%;粤东地区为42.3%和8.3%;粤西地区为34.1%和2.0%;粤北地区为35.5%和7.7%。珠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超越传统产业,成为推动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粤东西北工业则仍是传统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占的比例较低,尚处在起步阶段。

表5  2013年广东各地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情况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传统产业(亿元)

占本地区比重(%)

占全省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亿元)

占本地区比重(%)

占全省比重(%)

全  省

25647.24

6659.92

 

 

6143.29

 

 

珠三角

20795.25

4907.51

23.6

19.1

5873.12

28.2

22.9

粤  东

1941.56

820.68

42.3

3.2

161.18

8.3

0.6

粤  西

1568.87

534.36

34.1

2.1

31.74

2.0

0.1

粤  北

1281.19

455.22

35.5

1.8

99.21

7.7

0.4

 

  粤东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海岸线占全省四分之三,人口接近5000万,自然资源丰富。以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不足两成的比例看,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工业的差距是巨大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其发展空间和潜力也是巨大的。广东经济要实现更大的发展,不仅珠三角地区这一增长极要继续发展,而且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步伐也要相应提速,成为新的增长极,共同支撑起广东经济长远的发展。因此,加快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步伐是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三、时机:机遇和问题并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作为广东经济重心的珠三角地区,各种资源已近透支,原有的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速度有所放缓,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不少产业和技术要向周边地区转移,为经济的后续发展腾出空间。粤东西北地区工业通过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加快自身发展步伐正当其时。但需要正视问题,主要有:

  (一)工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仍欠缺。

  从粤东西北各地区工业行业增加值分布看,传统产业仍是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的重要支撑。除了粤西地区凭着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和五金刀剪制品业等行业,区域特色初步凸显外,粤东、粤北的产业仍缺乏自身特色。比如粤东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粤北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和珠三角地区具有很大的类同性,在产业结构上尚未形成区域特色。

  (二)产业园区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广东“双转移”工作的深入,产业园区对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但从目前看,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是园区的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目前,省内产业园区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银行贷款等几个渠道,以政府投入为主。由于产业园区大多分布在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开发资金。加上融资渠道不畅,民资参与投资开发较少,资金缺口大,直接影响到入园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二是部分园区的产业规划不合理。一些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欠科学,在规划承接产业类型时,并未充分考虑有关产业的扩散特征,未将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承接的产业类型庞杂,彼此之间欠缺内在的分工联系,且大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名牌、龙头企业较少,主导产业不突出,企业间关联度不高,未能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三是一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如土地平整、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衔接不够,管理与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也延缓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从粤东西北工业增长情况看,虽然粤东西北地区通过积极参与珠三角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本地区工业的增长,但由于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大多为技术相对落后的低端产业,而粤东西北地区对产业的引导力度不足,工业的增长仍主要靠传统产业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总量规模偏小。2013年,粤东西北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只有0.6%、0.1%、0.4%和0.6%、0.2% 0.5%,对比珠三角地区的22.8%和10.5%,仍然十分滞后。

  (四)招商引资力度不足。

  招商引资是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道路上既现实、又可行的途径。粤东西北通过项目的引进,得以实现工业实力的快速提升。但目前的问题:一是引进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等低端产业类为主,规模小、档次偏低,优质、大型项目不多,缺乏竞争力;二是各级政府在协调工作上力度不足,招商模式不多,招商中往往“饥不择食”,在承接产业时争项目、争资金,没有在充分认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主导产业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三是对改善本地区投资软环境不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本地区对外来资金和劳动力的经济吸引力,使得许多招商引资项目“签字易、落地难”。

  (五)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为粤东西北地区带来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给其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从珠三角地区转出来的一般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而从目前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多数产业园区布局在河流上游,相当部分产业转移园的承接地甚至分布于水源保护区周边。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四、政策建议:打造特色,加快发展

  (一)发展方向

  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要把重点放在突出自身特色上。受发展基础和地缘条件所限,粤东西北工业不能走珠三角发展的老路,要充分发挥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既要借鉴珠三角30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吸取其中的教训,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系列,使粤东西北工业与珠三角地区形成错位互补、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区域工业发展的关键,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重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促进科技创新,并且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广东省新的科技创新增长点。

  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要把握好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大方向,不能把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上。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要坚持粤北山区开发与保护并重、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因此,粤东西北在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稳定、生态”是必须严守的两条底线。

  (二)几点建议

  1.着力打造粤东西北特色产业。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不能单纯模仿珠三角模式或者其他一些先发展地区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要发掘和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打造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地区工业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之路。粤东、粤西是濒海地区,拥有全省一半以上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粤北是山区和革命老区,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要充分发挥地域的优势。粤东要主动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各类资源合理对接和有效配置,打造临港工业基地;粤西要建成国家级重化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五金刀剪基地;粤北山区重点是加强与珠三角的对接,成为老工业基地、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环珠三角高新产业成长新区。

  2.加快产业转移园的建设步伐。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发展产业转移园上。“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节约集约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这是粤东西北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要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园的产业集聚和节约集约的功能。尽快形成生产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系列,进而提升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本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一是完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帮扶机制,全面加强珠三角各市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粤东西北产业园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产业转移的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努力向省市争取建设资金扶持,不断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增加融资渠道,多渠道引进资金,共同开发建设。在园区利益分享方面,可借鉴江苏省的经验:产业园区在合作期限内产生的所有收益,各方不分成,将园区内的各项税收、应收费用补贴给园区,以推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园区规划。一方面每个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引导关联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分工协作,倾力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率,杜绝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以及开而不发的闲置土地现象。

  三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产业进园提供有力保障。对新增、新建的企业项目,一律要求进园,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优势,使产业园区真正成为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是粤东西北工业发展的惟一的途径,而且,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以及与本地关联度不高的低端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不少还是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因此,粤东西北工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简单重走珠三角工业之前走过的老路,还要走科技创新之路,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要注重产业的未来走势,引进的项目不能盲目求“”,要以适合当地发展,能发挥当地优势为宜。

  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粤东西北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系的上游或中游,有鉴于珠三角以往的教训,粤东西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重视对本地区资源、环境的保护,注重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打造,避免重复珠三角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第一要大力推进“工业进园”,这是工业发展中集中治理污染、降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第二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在引进项目上要坚持环保指标不放松,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应坚决阻止其进入,使其自然淘汰,以维护粤东西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粤东西北区域特色的工业。

  (注:文中2013年数据为2013年快报数)

 

 

 

                                                                                                                                        供稿单位:工交处

                                                                                                                                      撰      稿:邱国祥 李奕思 钟向红

 

 

 

附表: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

                                                                                                                                                                        计量单位:亿元

主要行业

全省

珠三角

粤东

粤西

粤北

总计

25647.24

20858.35

1941.56

1568.87

1278.46

采矿业

846.17

481.44

3.87

241.37

119.49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58

 

 

 

1.5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648.52

433.67

 

214.8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5.05

22.89

0.26

0.86

31.0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5.37

3.02

1.11

2.98

48.26

非金属矿采选业

73.91

14.89

2.50

18.00

38.52

开采辅助活动

11.56

6.97

 

4.59

 

其他采矿业

0.18

-0.01

 

0.09

0.10

制造业

22841.11

18875.92

1713.22

1236.22

1015.75

农副食品加工业

491.49

216.75

43.69

200.18

30.87

食品制造业

580.24

489.85

67.06

13.72

9.6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35.41

200.77

9.68

12.45

12.51

烟草制品业

339.84

222.11

2.26

14.51

100.96

纺织业

560.69

373.88

152.15

12.61

22.05

纺织服装、服饰业

946.01

629.34

281.47

15.04

20.1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568.77

427.47

80.77

23.04

37.49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64.00

85.82

7.47

56.24

14.47

家具制造业

362.43

308.42

18.57

30.51

4.93

造纸和纸制品业

372.50

295.76

32.02

35.39

9.3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68.30

201.88

54.14

5.64

6.6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636.04

435.39

159.42

8.92

32.3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679.61

400.93

0.10

277.58

1.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345.36

1117.51

48.20

114.83

64.82

医药制造业

391.77

298.11

57.56

14.69

21.41

化学纤维制造业

23.82

17.53

5.40

0.00

0.8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936.92

725.14

158.62

30.10

23.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95.22

643.62

130.67

55.18

165.7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48.23

228.52

72.74

43.52

103.4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87.41

489.46

9.93

34.18

53.84

金属制品业

1073.38

807.50

98.52

123.28

44.08

通用设备制造业

695.96

647.36

16.04

11.53

21.03

专用设备制造业

467.64

405.62

28.99

14.28

18.75

汽车制造业

1378.82

1354.93

10.22

3.12

10.5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59.90

247.97

5.45

4.12

2.3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105.94

1961.96

54.67

45.55

43.7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423.98

5244.43

92.51

11.32

75.72

仪器仪表制造业

216.63

205.97

3.58

0.00

7.08

其他制造业

68.09

58.27

3.76

4.89

1.17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84.28

104.22

5.63

19.49

54.94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32.42

29.46

1.94

0.29

0.7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59.96

1500.97

224.47

91.29

143.2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713.71

1288.61

204.34

81.89

138.8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35.23

117.26

14.04

3.06

0.8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1.02

95.10

6.09

6.34

3.49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25日上线。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督导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大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张硕辅主持中国广州政府
张硕辅温国辉到越秀区调研
坚持新发展理念 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为深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