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一个柔弱谦卑的灵魂

23.12.2014  01:44

在那样一个殷实丰裕的贵族家庭里,却生长出这么一个柔弱谦卑的灵魂。

托尔斯泰(图片来源于网络)

玻璃罩里,展开摊放着一本1903年英文版《道德经》,已经破旧,原籍空白地方,写满密密的俄文,水笔印迹,百余年了,已经浅显模糊,那是列夫· 托尔斯泰手迹。可以想象100多年前,大雪覆盖的波良纳庄园里,一个76岁的老人,在昏暗的油灯下,孜孜以求,把英版《道德经》翻译成俄文的情形。

展柜一旁注文:“在生命晚年,托尔斯泰把中国道家文化与基督之爱相提并论,他认为,老子学说本质上就是基督学说。” 看完国家博物馆“列夫· 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后才知道,托翁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曾遍阅中国古代哲人著作,尤其老庄,道家思想对晚年的托尔斯泰产生过重大影响,托尔斯泰因而被称为俄国道学第一人,真是个意外。

托尔斯泰1828年出生在一个老派的俄国贵族家庭,一直被习惯尊称为托尔斯泰伯爵。他喜欢深思,怯于和别人交往,为自己长了一双灰色的小眼睛自惭,有一种天生的自我锁闭的性格。

不知道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殷实丰裕的贵族家庭里,却生长出这么一个柔弱谦卑的灵魂。托尔斯泰从小接受东正教的洗礼,成为基督徒。自身的残缺和内敛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洞悉社会苦难的人,被称为“俄罗斯人民的良心”。他的思想体系在俄国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基督教的博爱和忍耐,并由此发展成为非暴力、不抵抗的和平思想。展览里,有部不间断循环放映的纪录片,一个俄国托尔斯泰专家谈到中国道学里“贵柔”的思想对托翁的影响,他说托尔斯泰主义是“福音书”和东方宗教哲学的综合体。

不抵抗和平主义、“勿以暴力抗恶”是托尔斯泰主义的重要构成。它既来自《圣经》的《马太福音》,也与中国道教思想同出一脉。道教是一种清净无为、自然清真的价值观念。道教以冷静超然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超越功名利禄,在臆想中寻求境界,退让、妥协、无为而治是老子之道的核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