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紧“三大抓手”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社会呈现良好态势

22.01.2016  11:35
去年以来,大埔县紧紧抓住国家促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主动对接“一区两带”,扭紧“三大抓手”,主攻“四大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发展提速、效益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粤电大埔电厂1号机组去年投产,助力大埔经济发展。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衎衎实业食品包装生产线全面投产。

民生项目之一的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封顶。

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李光耀祖居。

县城扩容提质一角

西河农旅结合“六村联动”打造美丽乡村。

大埔陶瓷特产一条街

江畔人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去年以来,大埔县紧紧抓住国家促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主动对接“一区两带”,扭紧“三大抓手”,主攻“四大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发展提速、效益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2015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19亿元,比增26.73%;固定资产投资69.02亿元,比增3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58亿元,比增20.12%。

  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

  大项目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作为省重点项目,大埔电厂去年投资25.3亿元,1号机组去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粤电大埔电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号机组建设顺利,预计今年3、4月份可投入运行。投资61.54亿元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去年10月13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辅助配套项目建设土地的征收,陂寨、乌槎移民安置点建设有序展开。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动工建设。

  南桥水莒村防洪堤工程等9宗中小河流专项治理项目累计完成任务的142%。大埔科技工业园、S221线大埔段改造工程、大埔县污水处理厂等54项年度投资计划61.75亿元的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52%,其中24项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S222线公路改建工程、大埔污水处理厂等22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突破

  去年12月15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举行入园企业暨欣红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集聚区的项目入园建设拉开序幕。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实现突破。去年,产业集聚区成功申报享受省级产业转移政策,欣红、昌辉、发源、益成、嘉庆等5家企业落地入园;以高陂陶瓷产业集聚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桃源、光德工业小区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增4家规上陶瓷企业,宝丰、新马等6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建成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陶瓷博物馆、陶瓷特产一条街,在梅州锦绣国际博览中心建设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陶瓷城;溪山、富大等7家企业成为文化创意陶瓷企业,怡丰园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吉玉陶瓷公司与东莞证券签订上“新三板”辅导协议。以大埔电厂为重点的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曲滩电站等4间国有水电站扩容改造完成,大埔电厂至土岭、嘉应送出线路投入使用。

  建设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

  围绕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旅游产业带建设,该县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完成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重点打造梅潭河沿线五镇“一路一美景,一村(镇)一品牌”,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百侯名镇旅游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和坪山梯田等6个国家3A级景区进一步完善提升。去年初制订的10项文化旅游项目中,李光耀祖居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景区,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江畔人家国家3A级景区、西河“六村联动”美丽乡村、甜竹生态旅游等北部“三镇一场”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瑞山、西岩山、万福寺和龙潭寨等旅游项目累计完成年度计划的120%以上。去年,该县成功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埔小吃文化城预计春节期间投入使用。同时,围绕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红色交通线、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等为核心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加快整合。

  加快城市扩容提质

  在大埔碧桂园建设现场,首期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基本完成,配套设施也正在加紧建设中。据了解,该县围绕构建“一主三附”模式,建设“城在山中、楼在林中、山水相融”的美丽山城,积极推进大埔碧桂园、万川翰林二期、东城上品、京华花园、山水锦绣城、幸福城等单体投资亿元以上的10多个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县城西部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加快;高陂、茶阳中心镇污水处理厂有序推进,完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西河“六村联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同时,该县还借力扶贫“双到”工作补齐民生短板,三年累计筹集“双到”资金6.26亿元,实施到村扶贫项目2199个;县人民医院、妇幼改扩建工程、山丰水库等十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丘佳纳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