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韶第二轮扶贫“双到”:“楼宇经济”开进贫困村
虎门镇扶贫工作小组帮扶乳源县新兴村新建的农贸综合楼项目。(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莞韶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经过帮扶,80个村集体年收入从帮扶前平均1.63万元增加到9.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增加了5倍。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帮扶前2807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
打工仔回家当种烟大户
“我种了120多亩黄烟,亩产350~400斤,每年的收入大概是15万~20万元左右。”40多岁的刘小生,是韶关新兴村刘屋村民小组村民。自从虎门镇驻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组制定了黄烟产业发展项目帮扶方案之后,原本外出打工的他回到村里种起了黄烟,并在3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黄烟种植大户。
在韶关采访期间,媒体代表团走访了多个扶贫“双到”的点,不少村田地里种植的都是成片的经济作物,逐渐形成产业和规模效益。
在大朗镇对口帮扶的乳源县桂头镇阳陂村,成片的芋头长势喜人。冯香勤是当地的芋头种植大户,眼下,30亩的种植地里,芋头长势正旺。
冯香勤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大朗扶贫“双到”工作组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种植芋头,从最初的5亩地,到后来的12亩,再到如今的30亩。这让冯香勤喜笑颜开:“每亩每年的平均纯收益是3500元。”按照这个数据,他每年的纯收益达到10.5万元。
像刘小生和冯香勤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在白莲村种植淮山的彭东生。“我参加了好几次扶贫工作小组的淮山种植技术培训,去年种植淮山每亩纯收入6000元以上。”尝到了甜头的彭东生把原来种植蔬菜的4亩地也改种淮山。靠着种植淮山,他们一家四口在年前住上了两层共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互联网+”销售韶关农产品
如何将农户组织起来并不断壮大种植规模?记者了解到,工作组在韶关帮助组建了14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了凉粉草、肉兔等31种主导产业,改良了香蕉李、淮山等19个品种。农民抱团搞种养,规模效益很快就显现。
这么多的农产品如何销售?也是一个问题,记者在东莞驻韶关扶贫工作组组长李惠明那里找到了答案。据他介绍,在农业对接模式上,工作组在东莞搭建了4000多平方米农产品销售平台,涵盖韶关600多种农产品,辐射带动韶关8万多农户增收。同时,发起打造了“沃膳网”平台,组织了50多家农业企业电商合作。搭建这两个平台,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还推动了韶关“香芋村”等21个合作社规模化发展。
商业楼每年可增收10万
在乳源县的323县道旁,有一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4层新楼,这是虎门镇扶贫工作小组帮扶乳源县新兴村新建的农贸综合楼项目。这个项目距离京珠高速出口7公里,附近还有一个旅游度假酒店,交通便利、人流密集。
虎门镇扶贫“双到”工作组组长李忠诚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能为村集体带来每年约10万元的收益,其中仅一层9间商铺的租赁收益就6万元。还有引入粮油加工厂自产粮油加工,由合作社集中组织社员加工、包装,再到门店和当地交易市场进行销售,节约生产成本之余还可直接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
“这发展的可是‘楼宇经济’啊。”媒体团不少成员用这个在发达地区近年来涌现的新词,对综合楼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像虎门这样搞“楼宇经济”不在少数,大朗扶贫工作小组援建的朗桂商业楼等也很典型。为提高小江村、东岸村集体收入,大朗镇将楼盖到了桂头镇中心小学旁这样的镇中心旺地。预计年租金收入达到12万元,按照2个村和镇4:4:2来算,每个贫困村每年能增加收入近5万元。
寮步对口帮扶白莲村,也千方百计为村里增收,通过筹集85万元资金,给村里入股水电站,每年电站给村里的分红就有9万元。
数说扶贫
47个贫困村年收入超10万元
东莞韶关投入了7300多万元生产性资金,启动了24座综合出租楼建设以及入股水电站等247个村集体增收项目,开展了10000多个农户生产实施项目。同时,组建了142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了凉粉草、肉兔等31种主导产业,改良了香蕉李、淮山等19个品种,增加了家畜养殖13万多只,扩大了种植面积1.2万多亩。这些项目预计每年可为80个贫困村村均增收7万多元,近13000户户均增加6000多元的收入。
其中10万元以上年收入有47个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从帮扶前2807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