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引入科技兴农 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04.03.2015  20:04

  ----省法制办帮扶珠玑镇石塘村花生机械采收现场演示会取得圆满成功

   

 

  12月3日上午,省法制办帮扶南雄市珠玑镇石塘村在该村蕉坑片区举行了花生机械化采收现场演示会。省法制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海漫带领省法制办青年团支部组成扶贫工作组一行14人及石塘村村委会干部在现场负责活动组织,南雄市副市长罗战勇、珠玑镇党委书记王高峰莅临现场。

石塘村支书介绍说,花生是当地的传统作物,几乎家家都种,因为采用传统人工种植方式,需要大量人工。目前,石塘村花生种植只有耕整土地实现了机械化,而起垄、播种、中耕培土、收获全是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全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的情况下,缺少劳动力大面积种植花生,现在村里许多田地不得已抛荒,在家务农的村民收入难以提高。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后,省法制办帮扶石塘村发展花生种植为主导产业,为此省法制办驻村工作组在赴仁化县考察学习花生全程机械化情况之后,在石塘村进行试验,按机械化采收标准种植花生试验田,并特地租用花生联合收获机为村民进行机械采收现场演示。

一亩多花生,一小时不到就收完了,机收花生太省人力了。”看着正在工作的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走过,转眼间一大块地花生便收好了,花生种植大户刘宏林惊讶地说道,“这块同样大的花生地我们两口子两天都拔不完”。花生采收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吸引了大批村民到场观看,见识了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神速”之后,机械化采收花生的优势一下子就深入人心,不少村民纷纷表示希望明年种植花生能够通过机种机收。在现场演示会上,省法制办驻村工作组聘请了技术团队指导花生机械化采收,仁化县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林运开社长为大家讲解了花生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优势:花生全程机械化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通过机耕为机收创造条件,用机播保证双粒率和发芽率,最终实现产量和效率的同时提高。机械种植的标准为一垄双行播种,垄距75~90cm,垄面宽55~60cm,垄上小行距25~35cm,垄高8~12cm。每垄种两行花生表面上看土地利用率不高,但这样做使得每一行都有“边行优势”,明显提高单株产量,同时机械播种的整齐度也比人工种要高,可以提高种植密度,提高单位产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效益。采用花生收获机械,一小时能收3亩花生,是人工收获效率的50倍,不仅省时省力,从成本投入上来讲,使用机器收获一亩花生的费用要比全人工收获一亩花生的费用便宜不少。

南雄市罗战勇副市长认真观看了采收过程,对该机械的实际效果和在南雄当地推广应用的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省法制办帮扶南雄市珠玑镇石塘村发展花生种植机械化,使传统的花生种植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机器采收的效果好、效率高,能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村民增产增收,很值得推广应用,并表示将对石塘村发展花生种植机械化产业给予大力支持。省法制办机关党委陈海漫副书记与罗战勇副市长对石塘村发展花生种植机械化进行了详细交谈,要求驻村干部会同村两委干部按照省法制办帮扶石塘村的规划和计划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抓紧组织村民申报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行业扶贫专项资金、南雄市农业科技推广资金等各方面的资金扶持,为石塘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局面。

  演示会结束后,扶贫工作组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海漫副书记带队到石塘村榨油小作坊进行考察,并与珠玑坊食品厂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探讨石塘村发展花生榨油、解决花生销售等有关问题,为石塘村发展花生种植产业化经营出谋划策。另一路组成3个宣传小组分赴石塘村两个片区11个自然村,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积极宣传花生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和技术标准,对村民2014年春季机械种植花生意向进行调查统计,并认真听取、记录了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石塘村发展花生机械化种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增强了村民依靠农业科技致富的信心。

 

 

 

                                                                    省法制办驻村工作组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