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广东先行探索: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二)

26.06.2014  19:04
在清远,扶贫工作者率先摸索出了“五子登科”的经验——“强班子、换脑子、开方子、闯路子、结果子”;在乳源,当地推行“产业建支部,品牌闯销路,党员带头富,群众增收入”的政策,建设了一批整村推进示范村;在郁南,采取了小额贷款模式,开展“整体授信”,建立金融扶贫担保基金,为贫困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在阳山,“大户带动,滚动发展”的合作互助金模式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闯出新路。

经过多年实践,产业发展、金融贷款、智力劳务、设施建设、整村推进、自愿搬迁、社会参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组织建设,成为广东扶贫‘双到’的十大模式。”莫定伟说。

——整合资源,解决“用什么去扶贫”的问题。

对于广东来说,扶贫开发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在财政加大投入和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广东注重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开发格局,鼓励发展相关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2010年,在广东的政治日历上,多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经国务院批准,每年6月30日被确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每到这时,涌动于南粤大地的慈善浪潮便会掀起一个又一个波澜。仅2010年至2012年,社会各界便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计认捐90亿元。

在广东社会扶贫这棵参天大树上,如果说政府的发动与号召是深根,那么扶贫社会组织便是枝干,正是由于打通了政策资源、社会力量、扶贫对象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摇曳枝头的片片绿叶才成就了广东扶贫开发事业的繁盛之貌。

每个周三,是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会员企业接待日。“会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想找什么样的扶贫项目,都可以向我们提出。”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说,“扶贫协会就是一个信息和资源的中转站和服务站,缺信息的,我们帮助打通各种信息渠道;缺技术的,我们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缺资金的,我们联系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给予融资方便;缺政策的,我们诚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给予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和操作指导的权威解答。

——健全队伍,解决“扶贫工作的组织保障”问题。

在扶贫“双到”实践中,广东坚持把扶贫与党建结合起来,把落实“双到”过程作为加强贫困村党员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过程,作为考察、锻炼、培养干部过程,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在“双到”工作队伍的另一头,广东对驻村干部注重精挑细选、优先提拔使用,从而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在肇庆,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工作经验、有培养前途、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青年党员干部成为驻村扶贫干部的重点候选对象;在东莞,2011年20多个镇街的30多名驻村干部因表现优异获得提拔使用;在佛山,凡派驻期间连续满两年的驻县驻村干部,通过考核并符合有关任职资格条件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提拔一级职务。

新一轮扶贫“双到”全面推进——

第二轮扶贫“双到”在第一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进村入户、差别帮扶”解决点上问题为主线,注重以区域均衡发展带动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脱贫,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的问题

伴随着扶贫“双到”的“响雷大雨”,“绝对贫困”成为历史,然而广东扶贫的脚步不但没有停止,而且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扶贫“双到”正在向纵深推进。

201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上任伊始便来到韶关、清远等贫困地区调研。他指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要重视整村推进、连片扶贫,重视提高扶贫对象的发展能力,重视发展县域经济,重视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问题。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广东的贫困问题。“粤东西北地区不加快发展,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

伴随着掷地有声的承诺,当年4月,第二轮扶贫“双到”正式启动,目标瞄准2571个村、20.9万户、90.6万贫困人口。与第一轮相比,扶贫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3480元,而且增加了21个重点帮扶县整体脱贫的任务。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说,扶贫开发“双到”要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轮扶贫“双到”在第一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进村入户、差别帮扶”解决点上问题为主线,注重以区域均衡发展带动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脱贫,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的问题。

动态扶贫标准也体现了这一与时俱进的理念。广东将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确定为扶贫标准,从2009年第一轮扶贫“双到”2500元的贫困线,到2013年第二轮扶贫“双到”3480元的贫困线,广东扶贫开发所着眼的已不是“无处不饱暖”等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而是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小康更为宏大而高远的目标。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诉求下,广东扶贫在推进过程中具有自觉而强烈的城乡统筹意识。无论是通过吸引贫困地区人口就近就业,还是高寒地区贫困人口的异地搬迁安置,广东扶贫正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升华。

在汕尾市海丰县赤石镇新城村,村小学旁的扶贫“双到”工作宣传栏前,不时有村民到此浏览,并驻足于“产业扶贫”一栏前。“这上面说要帮村里入股一个产业园,我们也可以到园里去工作,大家都盼着这一天呢。”一位村民充满期待地说。

深圳市龙岗区驻海丰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海丰县委常委吕海茵告诉记者,村民口中的产业园是深圳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由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出资建设,产权为龙岗帮扶的25个贫困村集体所有,预计2015年初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