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批次洋乳品不合格 新西兰60批次"高居榜首"
每经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北京
1月30日,据新华食品统计,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批次乳制品检测不合格,其中新西兰以60批次“高居榜首”。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出台鼓励发展巴氏奶、提高进口乳制品检验检疫标准等六项政策。在其看来,加大对进境乳制品的检验检测,不仅能确保产品安全,也能限制其过快增长,冲击国内乳业发展。
各国制定的标准不同
在这份名单上,新西兰、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以及意大利、法国都在,主要不合格的原因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菌落总数超标和大肠杆菌超标。
在430批次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分别以检出60批次、43批次、32批次,分别列第一、第四、第六,所占列不合格乳制品批次分别为13.95%、10.00%、7.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共计9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4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铜和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8批次奶粉违规使用化学物质,22批次液体奶和冰淇淋制品超过保质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表示,国外乳粉同样存在一定质量问题,且标准都是依据当地人的体质,并不太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各国乳粉在生产过程中依据的标准不一样,对于乳粉里的添加物质,有些国家允许添加,而我国可能根据国情制定的标准则不允许添加。”严卫星表示。
以原产地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违规使用化学物质L-胱氨酸为例,据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等业内人士介绍,L-胱氨酸是一种营养增补剂,但在我国执行的《婴儿配方食品》和《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标准中,并未将该化学物质归在内。
或出台政策鼓励巴氏奶
虽然进境乳制品不断被检测出各种问题,但我国进口乳制品数量却一直呈现较高增长的态势。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此前5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13年高达37%。2014年再次增长17.9%。2013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182.7万吨,其中进口奶粉85.44万吨。
广东省奶协顾问、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称,一方面存在价格上的诱惑,消费者又过分相信国外奶源,导致进口乳制品强劲的增长势头。“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致进口乳制品增长较快,这虽不是国内奶农倒奶的主要原因,但也是一个因素。随着进境乳制品的各种质量问题,国内民众消费将回归理性,国内乳制品企业也将受益。”中国食品商务研究员朱丹蓬称。
一边是国外奶源大举 “侵入”,一边是国内奶农的无奈。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亟待破局。“除了进口乳制品过快增长,国内乳企重常温奶、轻巴氏奶导致奶源过剩。国内常温奶多使用进口乳粉,而巴氏奶以生鲜乳为原料,且营养保留程度最高,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巴氏奶,才能消化过剩奶。”王丁棉称。
“牛奶粗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酪蛋白又细分为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前者起到镇静助睡眠的作用,经过巴氏消毒损失率仅0.2%,但经过高温消毒的常温奶损失率达65%,后者可抗氧化、降低胆固醇,但经过高温消毒的常温奶损失率在95%左右,巴氏消毒则基本能全部予以保存。”现代牧业副总裁韩春林坦言,由于社会宣传不足、消费者了解不够,致受众群体较窄,巴氏奶始终未能全面发展起来。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出台鼓励发展巴氏奶、提高进口乳制品检验检疫标准等六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