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产业实现持续“造血”

12.08.2016  19:12

黄自军(右)到村民家中走访。(林翔 摄)

  从5月8日开始驻村,我就和包括县、镇、村三级的扶贫干部共七人进行入户摸查,把村里的52户贫困户全部走访了一遍。我们没有分组,每一次入户摸查都是七个人一起行动。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建档立卡、制定三年规划和本年度计划等工作。

  在我们今年的计划中,有一个项目是要实现村内一公里的道路硬底化。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差不多完成了,接下来是进一步拓宽路面,然后再实施硬底化。之所以迅速上马这个工程,除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扶贫工作一定要从能快速让村民见到实效的民心工程入手。我们详细了解、掌握整村情况后,发现那条路关系到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前这条路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丛,村民播种、施肥、打谷都靠肩挑进出。路修好后,摩托车可以直接把化肥载到田间地头,农作物种植就方便多了。施工队一开工,村民们都拍手称赞。

  通过民心工程快速赢得村民的信任后,我们开始在“稳”字上下功夫。潘田村是个大村,共有520户村民,按10%的扶贫标准就有52户贫困户。经过走访,我们公示替换了两户更为贫困的人家,并争取到了被替换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这个替换过程很艰难,我们希望扶贫政策再灵活些,因为被替换的两户人家虽不完全符合条件,但生活也比一般家庭更艰辛。有户贫困户的例子很特殊,她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老伴去世、女儿外嫁、儿子病逝、儿媳改嫁。我们经常慰问这位条件特殊的“孤寡老人”,组织力量帮她申请低保。如果老人的低保认定申请不下来,我们还计划从扶贫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月按照低保标准发放给她。这个做法让村民们看到了扶贫工作“柔情”的一面,也更加坚定了大家齐心协力脱贫致富的信念。

  我们还找“准”扶贫产业,帮助村子实现持续“造血”。一方面,我们针对有劳力的贫困户制定种养兜底政策,实行“一户一策”,鼓励他们扩大生产,成本由扶贫款进行专项补助。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向,寻找企业前来盘活当地资源,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我们结合村内年底将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和小型湿地公园,初步计划引进优质稻和生态子莲项目,在保证当地水土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脱贫。

  口述:黄自军

  整理:范斌  陈思杰

  人物简介:黄自军,2009年广东边防武警转业,广州南沙围垦开发公司部门主管,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驻村心语:我来这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让村民共享国家富强带来的红利。